2009贵州茶业发展关键词
发布时间 2010-01-04 浏览 24346 次
还编入了大量插图、儿歌和动手实践题。该读本通过介绍了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贵州茶产业的生产和发展现状,让广大青少年在茶文化活动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及礼貌待人的品德,养成独立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让孩子们带动更多家长感受茶文化和中国传统礼仪,从而带动全民素质提高。南明区开展的茶文化课还将在该区所有民办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学校进行全面推广。

入围点评:贵州太升茶叶专营市场有限公司、贵州茶城,是贵州知名度较高的两大茶叶市场。拥有两家大型茶叶市场,使南明区成为贵州省茶叶流通和集散中心,随着“黔茶飘香品茗健康”活动在南明区一次次的成功举办,“避暑到贵阳,品茗到南明",逐渐被人们认识。茶文化进课堂,在小学时期就让孩子们了解茶文化,形成人人品茶、论茶的氛围,到南明区领略黔茶文化,将逐渐为人所知。

服务:融合的力量

关键词解读:随着贵州茶产业发展进程的加快,关注贵州绿茶的声音,越来越多元化。贵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报刊和网站,从各自的领域和发行通道,不断播撒黔茶秀甲天下的美名。2009年,贵州举办了2009十大名茶评选和2009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两大茶事活动,贵州日报报业集团从旗下各媒体,抽调精兵强将组成报道小组。在报道两大茶事活动进程的同时,小组成员分赴各主要产茶区,采取图片、文字、视频等报道方式,选取种茶致富、茶叶专业村、民族民间茶艺等素材,采写了大量来自一线的鲜活报道。对这两大茶事活动的报道,西部开发报茶周刊多年采集的素材和资料,再次得到利用,加以鲜活的报道方式,多家媒体融合的报道策略,使见报文章被新华网、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国内主流媒体和海峡茶道、第一茶叶网、马连道茶网等国内知名茶叶专业网站广泛转载。2009贵州十大名茶标志征集,吸引了国内200余名设计爱好者的参与,十大名茶评选网络投票期间,吸引了国内二百七十余万人次参与投票。

入围点评:2009年,关于贵州茶产业的报道,随贵州日报一道,流淌在广大茶农的心间;随着贵州都市报、贵州商报出街后,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口口相传;随着《西部开发报茶周刊》,走进广大茶业从业生活;随着国内网民不断点击的鼠标,从金黔在线的服务器里,冲破重重山头的阻隔,为国内受众所知晓。版面多,篇幅大,角度新颖,图文并茂,来自基层的报道事实鲜活,是今年报道茶产业的一大亮点。如此大规模的报道贵州茶产业,对于媒体,还是第一次,而这第一次,是今后贵州茶业报道的一次大练兵。参与十大名茶评选的专家也感言,通过大众传媒,国内更多的人知晓了贵州绿茶,产生的强大推介作用,是集团集体发力聚指成拳产生的效应。

认知:地标保护

新闻回放:自1999年实施地理标志保护以来,贵州省有4支茶叶获得了地理标志保护,分别是:余庆小叶苦丁茶、梵净山翠峰茶、凤冈富锌富硒茶和石阡苔茶。目前,贵州省已报送申请保护的茶叶产品还有都匀毛尖、贵定云雾贡茶等。

入围点评:地理标志与商标、专利、出版并列为一种独立的知识产权。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特性本质取决于该场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地理标志必须具备识别来源地的标识、特定质量或声誉等特性、产品声誉等与来源地之间的因果关系3要素。地理标志制度为产品的质量从原料、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全过程监控和提供保障。

探索:土地入股

关键词解读:印江县发展茶产业进程中,探索出了茶农土地入股企业的模式。其运作程序是,由企业和茶农成立一个茶叶协会,由企业出资,负责茶园管理所花费用,包括肥料、农药,还是管护、采摘等人工工资,以土地入股的茶农,每亩地每年将获得80元的“保底分红”,茶园和今后加工厂的用工,均由协会负责组织和安排,其工资不能低于当地当时的劳务市场价格,茶园投产后,所销售茶叶的利润,拿出部分给全体股东分享,比例不低于10%。

入围点评: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茶农和企业家都是主人,大家是一个利益的共同体,他们会时刻关注产业的发展进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对于违背众人利益的事,大家会极力反对,破解了多个“和尚”没水吃的困局。特别是,这一创新土地流转的举措,有效营造了茶农与企业的利益连接机制,较好地保障了出让土地农户的长远生计,既促进了茶产业发展,又有利于茶区长治久安,避免历史上土地大兼并导致的社会不稳定问题。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