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强势品牌企业
业内人士说,树大招风。安溪铁观音成名以后,出现了不少“冒牌货”。“观音王”“茶王铁观音”“参赛铁观音”……冠着各种头衔的铁观音在福建的茶庄、茶店、超市里随处可见,甚至没有品名;就在今年8月,工商部门在对厦门市某茶叶经销店检查时,曾查获印有“安溪铁观音”、被证明是商标侵权的外包装袋1万多个。
日春茶业股份公司董事会秘书苗长青分析说,当前铁观音价格虚高,产品包装仿名牌,市场秩序如此混乱,这与缺少强势品牌企业不无关系。“如果出现排名全国前十的强势企业,拿下40%的市场,那么就容易集体应对,维护行业声誉和标准统一了。”
八马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荣溪也同样认为,安溪铁观音今后的发展趋势之一,当诞生一些强势龙头品牌才是。“(从卖茶)逐渐过渡到卖标准的阶段,维护安溪铁观音的传统正宗。”林荣溪建议说,有条件的品牌不妨多茶类经营,用丰富的产品线满足各色需求,没有条件的品牌就专做精铁观音。
人物侧记>>>林荣溪:回归传统
已拥有高级农艺师、国家一级评茶师,乌龙茶国际、国家标准制定成员等头衔的林荣溪,可谓是茶叶方面的学者型专家。他坚持认为,安溪铁观音的品质特征为“兰花香”和“观音韵”,唯有来自安溪境内、纯正的安溪铁观音品种,采用标准的安溪铁观音加工工艺,才能孕育出这个品质特征。
林荣溪说,安溪铁观音以香气取胜,这是一个传统,也是决胜市场的核心。所以他很强调安溪铁观音的标准化问题,“如今有人认为带酸的就是韵,有人认为很青很绿就是好,个别茶农要么把做青时间延长,要么摇青程度做得很轻,这样做不出好茶。”他说,目前国家已经有一部《地理标志产品 安溪铁观音》(GB/T 19598-2006)作了规范,茶农如能在此基础上做出特色,才不会脱离真正的“安溪铁观音”。
记者手记>>>茶农二代的“生意经”
2009年的安溪县,迎来了不少资本运营商。8月份,来自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以及中国香港等地的战略合作伙伴纷至沓来;9月份,香港金保利集团董事长洪祖杭、NBA华人老板黄健华抵达安溪,寻求合作商机。
“真正赚钱的,都是那些茶商,茶农赚不了多少。”80后的安溪小伙林小安,家里田地全部种上茶树,一家七八口人齐上阵,一年卖茶所得十余万;但真能做茶的只有他父亲,其他人都是帮忙打打下手,更热衷的是卖茶。和纷至沓来的经营者一样,不少茶农二代更钟情于卖茶,由此也暗合“一代做生产,二代做贸易”的说法,毕竟通过倒腾茶叶在市场上盈利,比种茶制茶轻松得多也赚得多。
但我们权作杞人忧天一次:不是说市场营销不好,只是没有生产者就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