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茶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发布时间 2010-01-11 浏览 24643 次
地农民把兴办“农家乐”作为主要的经营项目。据长兴县的统计,到2007年9月,顾渚村已发展各类农家乐41家,有床位800多个,年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其中上海游客占80%左右。受到贡茶院的带动,一个地处偏僻的山区村庄,三年时间就成为奔小康的示范村。

  一个论坛推出一座茶业大城

  随着茶文化遗址的修复和茶产业的发展,湖州市已成为国内外茶人和关心茶文化人士关注的热点。2006年,湖州市人民政府向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提出举办第10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和首届陆羽茶文化节的申请,获得理事们的一致赞同。

  为了筹备这一盛会,湖州市和长兴县两级政府拨出巨资,修建有关工程。在2007年举行的第4届国际湖笔文化节中,专门举办茶文化论坛,以“湖州——唐代茶都在当代的定位”为主题,邀请国内专家学者,就湖州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和茶圣陆羽作出的历史贡献,发表论文,取得了丰硕成果。

  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湖州是历史上的古茶都。南朝宋山谦之在《吴兴记》中明确记载:“乌程,温山出御荈。”六朝时期茶叶生产的龙头在浙江,在吴兴、在乌程,即现在的湖州。

  湖州又是茶文化的发祥地,陆羽《茶经》就是在湖州写成的。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程启坤教授说,《茶经》的问世是中华茶文化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唐代中期以前中国茶事的历史总结。

  论坛发言者认为,湖州所以能成为茶文化的发祥地,还与湖州历史上就是人文荟萃之地是分不开的。湖州的郡守,如陆纳、谢安、颜真卿、袁高、张文规、于頔、杜牧等,不论职位、人品、才学都是出类拔萃的。在唐代“以颜氏为中心的文人交游圈中的皎然、陆羽对湖州茶文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在唐代,湖州一年一度的修贡,其规模和声势也是空前绝后的,最盛时达到了“役工三万,工匠千余,累月方毕”。

  通过那次论坛,专家、学者们还对湖州如何建设茶文化大市提出了好的建议。

  首先,要秉承历史上的辉煌,修复茶文化遗址,把湖州建成“茶文化圣地”。要在重建大唐贡茶院的基础上,完善唐代古茶山观光区,搞好各项配套建设;要完善择地重建“陆羽墓”和“三癸亭”的工作;要进一步把陆羽故居青塘别业建成“茶圣园”,还可以把“茶圣园”旁的滨河路建成茶文化一条街,还要把《茶经》中有明确记载的“安吉、武康山谷”建成茶文化的观光地。要不断推进茶文化的学术研究工作,使湖州真正成为陆羽研究中心。希望随着陆羽研究的深入,能在浙江诞生一门新的学科——陆羽学。

  同时要加快名茶基地的建设。对顾渚紫笋和安吉白茶、莫干黄芽进行原产地保护,特别要经过科研,提高这些名茶的优良品性,取得品牌优势。要对这些名茶赋以独特的文化内涵,提高它们的品位。同时,还要发挥湖州的区位优势,建设苏浙皖三省交汇处的茶叶市场。

  热切欢迎国内外人士来湖州参加2008年5月下旬举行的茶文化盛会。(作者系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

作者:徐明生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第2278期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