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西湖的龙井,还是江苏的碧螺春、福建安溪的铁观音,都是以地区为代表,各有各的制作秘笈,相互之间互不通气,这种保守的、固执的封闭态度决定国内难以形成一个良好的自由竞争氛围,极大地阻碍了中国茶全国性品牌出现的可能。
“目前就中国茶业来讲,单体店面的数量过多,而真正的茶叶零售品牌太少。”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说:“经营模式难以形成市场规模。我国茶叶交易仍然是原始的小门市现货交易方式,一家一户经营,这种传统而原始的交易方式严重阻碍了我国茶业发展。茶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要求一定规模的交易市场来推动。我国茶业原始的交易方式和管理方式,致使我国茶业流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难以实现。”
“公司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一个品牌的树立必须具有最大限度的认知度,而这一认知度很大程度来自企业的规模,因此张一元根据自有的特点毅然选择了走连锁经营的道路,毫无疑问,这是一条难走的路。”徐年子如是说。
两个发展方向
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发展,茶叶大卖场是御茶园的一个创新。
御茶园大卖场取大卖场和茶博会两种形式之所长,将“物美价廉、挑选方便”与“精优荟萃、展示齐全”结合为一体,不仅让顾客在称心的价格下买到东西,还可以通过专业人士的介绍详细地了解茶的性质、产地等信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适合自己的选择,最贵的未必是最适合你的。我们不该用自己的眼光去衡量他人的标准,我们能做的就是将更多更好的茶产品引到我们这里来。”至于为什么御茶园会选择大卖场的经营形式,陈昌宋这样告诉记者:“我们对不同行业都进行了考察,从中发现了大卖场这种形式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他认为,大卖场形式也是完全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的。中国茶行业的发展是跟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消费者的消费、生活方式所紧密联系的,而大卖场模式恰恰符合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陈昌宋认为,未来的茶行业只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专卖店,一种是超市。很多发达国家购物都是便利店+超市。这种购物模式给那些想在办公室喝茶的人提供了便利,随时可购买。但是,如果我们想体会茶文化,那么只能到专卖店去。专卖店只能走中高端路线。茶消费是一个循序渐进、阶梯式的过程。今年喝500元的茶,明年就喝600元的。这个消费标准一般降不下来,只能上升,这也代表了中国茶的发展方向。
经过多年的发展,茶业连锁的终端销售模式优势初现。连锁市场成为未来茶叶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茶叶连锁这种零售终端模式的出现,不仅促进了整个茶业链条的健康发展,更成为中国茶走向世界的有力竞争模式,但是如何通过合理的经营销售模式更加有效地推广中国的茶文化,促进中国茶行业的发展,依然是茶行业里的一道难题。
“茶叶连锁经营,首先要与当地商业社会的消费兼容,如不能兼容,只能成为一种奢侈品而存在,曲高和寡的东西是很难走连锁、走大众消费道路的。同时,茶叶零售企业的扩张,也不能单纯依赖一个‘文化’生存,现代社会中,任何企业都离不开现代企业管理的组织方式,离不开新兴资本运作这一重要的环节。”吴锡端的这番话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