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领域酝酿茶产业化变革
发布时间 2010-01-13 浏览 22766 次
。积极改善股本结构,吸纳外来资本,迅速上市,用其董事长焦家良的话说就是:“通过在香港主板上市,很多我从来都接触不到的资源都会纷纷向龙润抛来橄榄枝,社会资源将得到高度整合,可以做的事当然就大一个量级。”

  对于普洱茶的收藏价值,2009年年初,龙润普洱茶集团就与中国建设银行、国投信托有限公司联合推出“龙润普洱茶立方壹号”信托理财产品,成为中国茶叶进入金融领域的首款理财产品,开创了普洱茶投资收藏与金融相结合的模式。

  可以明显看出,龙润走了一条“资本+丰富产品线”的商业模式。而与龙润一样,天士力同样有着深厚的医药基础。经过7年研究,天士力集团利用现代中药技术,打破了传统普洱茶砖、饼等固有紧压形态,实现了普洱茶的深度开发。

  天士力将建成投资10亿元,用10年时间建成占地5万平方米半自动化发酵生产线,占地4.5万平方米固态速溶茶生产线,功能茶液体灌装线,袋装固态速溶茶生产线,实现年生产普洱熟茶12万吨、固态速溶普洱茶1.2万吨的生产能力。天士力的终极目标是建设普洱茶从种植、采摘、发酵、萃取、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建立一体化现代普洱茶全产业链。

与龙润不同,天士力则选择了“基地+茶饮”的商业模式,直奔产业的更深层次的挖掘。

  投机者与投资者只有一字之差,却相隔万里。与前几年充斥普洱茶市场的大部分是投机者相比,如今,投资者的光顾,使普洱茶产业脱离粗放式、原始的发展模式,进入到精耕细作的现代发展模式。现在看来,2007年的那场泡沫正好淘汰掉大量的投机者,而留下了真正有能力、有想法的大企业,这些企业才是未来主导普洱茶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并且已经开始改写行业规则。

  竞争焦点凸显

  今天普洱茶行业正处于大变革的过程之中──传统的老江湖势力如大益、下关等依然强势,新晋势力如龙润、天士力来势汹汹,新老势力间的明争暗斗是在所难免。而竞争的焦点就在于资源、工艺和渠道。

  传统的普洱茶生产技术包括十几个步骤,从源头的普洱茶种植、到晒青、陈化、捡剔、筛分、拼配、压制成型、烘干、包装出厂等。普洱茶要产业化则必须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但整个普洱茶的加工工艺很复杂,特别是其中有几个关键的环节比如种植茶园和拼配技术等却决定着后续产业化的提升,这也成为了新老势力竞争的焦点所在。

  纵观农业产业化的整个过程,无论乳业、畜牧业,还是农产品加工业等,源头无一例外的都是产业竞争的关键所在。显然,普洱茶也不例外。

  众所周知,法国波尔多的葡萄酒举世闻名,究其缘由,无非是波尔多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高品质的葡萄种植。普洱茶也一样,虽然云南西双版纳大部分地区都适合种植普洱茶,但是精品的普洱茶却只是在少量的几个区域,比如布朗山等。

  “大益经过3年的改造,已经完成国家标准示范茶园8800亩,另外还已经拥有两个万亩基地。”大益集团勐海茶厂董事长邓增永表示,“下一步将会继续加强种植基地建设,扩大标准种植基地的规模”。而普洱茶新贵们也不甘示弱,天士力斥资30亿元分三期建设占地面积1600余亩普洱茶种植生产基地。以上市公司的名义携巨额资金的龙润,将建设20万亩老茶园以及高优生态茶园。

  实际上,熟悉普洱茶的人都知道,普洱茶总体产量相比较与绿茶等品种来说,产量很小。即使在2006年、2007年最疯狂的时候,普洱茶年产量也不过10万吨,一般年份也就是5万吨左右,这远远低于其他茶叶的产量。因此,茶源的稀缺性也注定了这场茶园争夺战将会异常激烈。据了解,自天士力介入普洱茶后,市场上就出现了毛料茶短缺的情况,一位长年经营普洱毛料茶的批发商告诉记者,“现在很多毛料茶都涨价了,有的甚至收不到了,估计与天士力在大肆收购毛料茶有关”。

  其实,普洱茶产业深加工能力不强,技术成为了最大的制约瓶颈。犹如酒类一般需要勾兑有异曲同工之妙,普洱茶的拼配过程便是“勾兑”的过程,即用不同产地、同一品质或同一产地、不同筛号或级别的茶青按照配方进行混合加工,这样能扬长避短、显优隐次、高低平衡,从而不仅使茶叶的色、香、味、形符合标准,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而且能生产出更具风格特点的产品。

  龙润、天士力之所以能够挺进普洱茶产业,也和其拥有独特的加工技术密不可分,龙润与天士力凭借多年的中医药生物技术的积累,移植技术,不断地开发出更丰富产品。对于龙润的产品,《普洱》杂志主编周重林曾如此评价,“说不出龙润哪一款产品非常有特色,但是龙润对市场的反应非常灵敏,什么样的产品畅销就做什么样的产品”,但这同样需要背后强大技术实力作支撑!

  生产环节还仅是普洱茶产业化之中的焦点之一,渠道建设同样是这些企业竞争的关键所在。大益启动了销售终端的专营店授权、授牌计划,其中包含了终端申报、审批、授权、挂牌的严格操作程序,并将逐步覆盖全国所有具备正规专营大益茶资质的终端。目前,大益已经为全国300多家终端店进行了授权。“终端店面的建设有三层含义,一是品质保证,保证终端销售普洱茶的质量;二是价格保证,对价格体系进行了规范,并逐步推行全国统一价格销售体系;三是服务保证,大益的会员系统对接这些客户,提供周到的服务。”邓增永强调,“大益还要对终端系统管理和服务进一步改造提升,解决消费者的实际问题”。

  同样,龙润茶业重点在全国进行终端零售的突破,以两条战线推进:一是加盟连锁店已经开到140多家;二是努力进入华东、华南、华北、西南和西北核心大城市的零售大卖场,如家乐福和沃尔玛等。

  普洱茶行业的这一系列的变化,得益于经过2007年狂跌风波的洗礼,今天的普洱茶市场多了一些理性,少了一些浮躁,逐步回到了正常的轨道。

  据了解,目前云南普洱茶产值达100多亿元,如果继续加快产业化的步伐和增加产品附加值,5年-10年之后,普洱茶产业的销售额将突破千亿元大关!(尹训宁)

1  2  3  4  5  6  7  8  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