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我市还将通过加快茶叶品牌建设和保护,增强市场竞争力,开发茶文化旅游,培植相关产业的发展;设立潮州市茶叶科学研究中心,为茶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以下据潮州信息网,标题为《<实施办法>出台 茶区反响热烈》--
此次出台的《潮州市大力推进潮州单丛茶产业化建设实施办法》,横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覆盖了从育种、种植、加工到市场销售的整个产业链条,将为潮州单丛茶的产业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对于这个实施办法,茶叶产区的众多茶农、茶叶生产企业和加工企业又有怎样的反应呢?
凤凰镇茶农老韦自家有10几亩茶园,这几年靠种茶日子越过红火,去年还盖起了这栋漂亮的小洋楼。听说市里出台政策,要大力发展单丛茶产业,老韦种茶的劲头更足了。
【同期声】凤凰镇茶农 韦明辉:连年来高香型、高质量的茶都供不应求,现在社会需求(日趋)保健,朝高香型发展,接下来我继续要扩大种植面积。
老韦告诉记者,下一步自己还想请专家帮忙,把茶叶的品质再提高一个档次,争取通过QS认证,这样就能直接卖到城里的大超市。
【同期声】凤凰镇茶农 韦明辉:未来凤凰单丛茶的前景一定是非常好的。
这几天,南馥茶叶公司董事长林伟周也在关注着市里出台的扶持政策。林伟周说,经过这几年努力,企业良种茶苗培育已达60万株,但凤凰山上3700多株树龄在200年以上的古茶树,才是茶区真正的宝库。现在市里出台政策,要落实名贵老茶树保护方案,保护开发良种资源,这让他倍感振奋。
【同期声】潮安县南馥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伟周:不但古茶树要保护,甚至要利用古茶树的茶穗进行扦插,培育优良品种,新一年我准备扩大规模,争取1年100万株培育高香型优良品种。
林伟周还告诉记者,不久前,企业打算从韩国进口一台价值120多万的茶叶色选机,但资金压力很大,后来农业部门拨出扶持资金帮助企业,才顺利地把这件事办下来。《实施办法》提出,市、县每年拿出500万元扶持资金,重点之一就是提升产业的机械化水平,未来几年,将有更多的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受惠。
【同期声】潮安县南馥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伟周:加工、烘干方面也要全部机械化生产,才能提高质量和工效。
目前,茶区茶叶生产仍以家庭生产经营为主,基本停留在人力层面,加工条件和生产设备比较落后,与产业经济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相去甚远。此次《实施方案》提出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要培育好茶叶龙头企业,提高茶叶产业化程度。
【同期声】潮安县凤凰镇副镇长 林致敏:扶持一两家比较大的龙头企业,能够收购农民的茶青进行加工,统一加工、统一制作后销售,种茶是种茶,生产加工是生产加工,不用家家户户加工茶叶。
林致敏告诉记者,目前凤凰茶区仍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可以让企业成为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组织的主要发起人,更好地带动农户发展。
【同期声】潮安县凤凰镇副镇长 林致敏:通过企业的生产,你1千吨、2千吨,10吨、20吨,都能形成产业(规模),外地来收购签合同也能有个(统一)标准。
一直以来,单丛茶的销售大多局限在粤东地区,潮州市场就占去了大约六成,每年出口额不足销售总量的1%。在国内外市场上,潮州单丛茶的影响力不大,茶叶、茶产品基本上被红茶、绿茶、普洱、铁观音等品种主宰。对此,《实施办法》提出,要加快茶叶品牌建设和保护,尽快制定凤凰单丛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开拓茶叶销售市场。
【同期声】天池凤凰茶业有限公司 郑协龙:(潮州单丛茶)知名度在粤东地区非常好,外面了解的人还是比较少,政府来支持、引导,才能提高品牌的效应。组织企业参加茶叶博览会,组织的过程要策划好,提高参展档次。
潮州茶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潮州的茶文化旅游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实施办法》也提出,要鼓励开辟茶文化旅游线路,做大茶文化旅游蛋糕,大力培植与茶经济相关的第三产业。茶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联姻”,为茶区旅游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同期声】乃兴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外务经理 吴德光:2010年6月,(公司)将加大投入,争取在3至5年内将整个凤凰旅游区的配套、道路、宾馆、景点(进行)完善,促进山区旅游和茶业发展。
潮州单丛茶是我市最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但一直以来缺乏统筹、零散经营,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此次《实施办法》的出台,为单丛茶的产业化建设指明方向,相信经过几年努力,潮州单丛茶产业化水平必将再上一个新台阶,使潮州单丛茶真正从潮州走向全国、香飘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