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军介绍说,这种经过科学配方和生物发酵技术工艺制备的普洱茶,在动物实验阶段曾用100只老鼠做实验,结果表明有明显的降血糖、降血脂功效。
现在每次吃饭前,盛军都会拿出随身携带的即溶普洱茶珍冲饮,并向客人大力推荐,讲普洱茶的来世今生。盛军说自己一方面是亲身体验普洱茶珍,另一方面,也是在为普洱茶做科学推广。
在香港国际茶展上,著名作家余秋雨笑言:“自己就是第101只‘老鼠’。”他说,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许多想喝茶、爱喝茶的人却时常苦于没有闲暇的心情。“普洱茶,闲有闲的喝法,忙有忙的喝法,饮用快捷方便的‘帝泊洱’茶珍给忙碌又爱喝茶的人群提供了一种全新选择。我曾经一度很担心农药残留问题,但‘帝泊洱’茶珍味道好、安全,让我喝得很安心。”
二
2007年,盛军来到云南普洱市,担任副市长。这位留学日本归来的生物科学家开始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全新经历,并在这里有了新的收获。
2009年,我们来到普洱市,探访这位留日学人。
乘着越野吉普车,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一路盘旋而上。路边不时窜出一条狗,或是一只鸡。更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居然在路上见到成群的野猪,盛军告诉我们,这是周围的农民饲养的,平时都是放养,所以在山里见到并不稀奇。“我觉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看生活在这里的人,性情都很温良,因为他不用为了生存去奔忙,渴了,可以喝山里的溪水;饿了,随手就可以摘路边的果子……” 据统计,截止2006年,云南有茶农600多万,很多茶农的生活处于贫困状态。茶叶,原本就脱胎于小农经济,是原始农耕文化的一个遗产。粗枝大叶,是对普洱茶原料——大叶种茶的形象描述,其实茶农的生活也同样如此。当现今的普洱声名远播,并被注入太多时尚元素时,那些茶农,那一片片茶山依然如故。盛军感慨到:“在这里做事情,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因为村民们并没有太多的欲望,他们很习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生活习惯。有时候,也不能说他们生活节奏慢,而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我们有一次到一个村子调查,不到20里的山路,我们开车走了4个多小时。当我们跟村民‘抱怨’的时候,没想到村民们说,这就是用脚走的路,不是用车走的……”
驱车1个多小时,来到营盘山茶博园,万亩茶园里一片青翠伴着时有时无的薄雾浸润着我们的眼底。这里建有普洱茶博物馆,设有体验制茶的作坊及傣族、拉祜族、佤族等少数民族的茶馆,但只见到稀稀疏疏的游人,似乎和一两年前国人对普洱茶的热捧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似乎在说,喧闹是外面的,这里有自己的节奏。“普洱茶虽是以普洱命名的,但原料并不局限于普洱市,澜沧江流域有469个乡镇产的大叶种茶都可以做普洱茶的原料。除了原料不同,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和其他的茶不同,它主要是由微生物和生物酶作用的发酵茶。”2年多来,盛军对于普洱茶有了深入的了解。
据介绍,近2年来,为了进一步促进普洱茶发展,规范市场,云南采取了原产地保护措施。西双版纳、普洱、临沧、昆明、楚雄、玉溪、红河、文山、大理、保山、德宏等11个州市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确定为普洱茶产地地域范围,普洱茶还被确认为云南特有的地理标识产品。
三
在来普洱市任副市长之前,盛军是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成立于1934年,是我国最早从事生物制品研究和生产单位。作为所长,他提出了“把问题当学问来研究,把负担当资源来利用”的经营理念,连续4年创造了长春所历史销售最好成绩。2005年,仅水痘疫苗的利润就达9300万元,创造了国内疫苗界的利润最高记录。
来到云南普洱,盛军希望自己能有新的作为。“我是一名生物技术专业出身的挂职干部,如何结合当地的特色资源,发挥自己的专业特点,作出特殊的贡献,是我来到云南后自己的思考和工作着眼点。在对当地生物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后,我发现,茶、林、电、矿是普洱的四大支柱产业,而茶产业是近来发展最快的生物产业,产值由2003年的3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34亿元,现已成为普洱市的第一支柱产业。但中国优秀的传统茶产业发展存在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总结概括为‘四个缺乏’,即‘生产过程科学但缺乏规范,使用效果显著但缺乏科学数据,生产工艺独特但缺乏标准,茶叶品种很多但缺乏品牌’。因此做大普洱茶产业要走实现数字化、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之路。”
2007年,云南普洱市提出了普洱茶发展四阶段,即农业普洱、文化普洱、科学普洱和人文普洱,并将2008年定为“科学普洱”元年。希望能通过提升普洱茶的科技含量,从标准化、数字化、规模化、品牌化几个方面促进普洱茶的发展。
以标准规范生产,以功效带动消费,以科学推广市场,以品牌带动产业发展。这种新主张让搞生物专业出身的盛军开始找到一个新的结合点——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普洱茶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动力。“目前普洱茶市场低迷、产业低迷,我觉得自己来的正是时候。因为产业低迷正是夯实产业基础的好时机,传统的茶产业要走科技创新之路,这样才能完成从产业低迷到产业变革的过程。”
针对茶产业发展现状和普洱市实际,盛军提出了加快茶产业发展要做好三篇文章,一是要加大普洱茶功效研究及适应现代生活习惯和生活节奏的新产品开发力度。茶区别于碳酸饮料的特点是功效,而功效的强弱和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是科学数据,因此要加强普洱茶功效的科学研究力度,阐明功效的科学基础;同时要开发适应现代人生活习惯、方便、快捷、卫生的产品。二是加快传统普洱茶生产工艺的改革,进行标准化研究和成套设备开发,完成技术升级,使其适合规模化和工业化生产,使普洱茶生产实现数字化和半自动化,为形成普洱茶大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三是引进大企业,打造中国茶产业的大品牌,走与英国“立顿”相似的品牌化发展道路。
2008年下半年,盛军主持相关部门起草了《普洱茶科学研究行动计划》(2008~2010),设定了六个研究和开发领域,该计划被列入云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获得省政府2000万元经费支持(计划连续支持5年,每年2000万元)。
在盛军的组织下,“普洱茶降血糖功能研究”课题组成立,成员由普洱市普洱茶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以及长春理工大学共同组成。目前,盛军组建了网络实验室和科技平台,每两周定期进行课题研讨,所有研究数据和科研资源团队共享,一个没有围墙的“研究院”应运而生。普洱市与天津天士力集团携手,在普洱市注册了4000万元的天士力生物茶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具有降血糖功能的普洱茶食品。盛军主持开展了普洱茶生产的数字化、标准化和工业化生产开发工作,已完成了关键技术攻关,建立了半自动化生产工艺、开发了成套生产设备,在2009年5月份正式投入生产使用;完成了第二代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技术储备,初步完成了普洱茶产业的技术升级,为普洱茶产业升级和延长茶产业链打下了基础。
盛军说:“我们中国茶生产有几千年了,多以手工操作为主,缺乏标准,需要我们用现代食品理念和质量意识来规范。建立与国际食品法规相适应的质量标准。”2007年,普洱市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申请成立“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2008年3月获国家正式批准。该中心总投资3200万元,计划在2009年底通过验收,投入使用。这是云南省第三个国家级检测中心,为云南省在未来普洱茶产业发展占领话语权,抢占标准的制高点打下了基础。
2009年,他配合云南省委组织部组织了100多名留学博士,开展了一次“推动生物产业发展—百名留学博士云南行活动”;他组织世界上多个国家的课题组开展“世界华人生物学家普洱茶科学研究行动计划”…… 盛军用东北口音很浓的普通话说:“通俗地说,在食品领域,我们以前做科研主要是解决吃不饱的问题,科技工作者围绕着增产、增收等进行研究。现在我们研究普洱茶是解决人类吃饱了撑着的问题。普洱茶有很好的调节人体代谢的功能,对高血糖、高血脂、高胆固醇等明显的调节作用……我自己都没想到,高技术在传统产业有这样广泛的应用,研究普洱茶给自己找到了新的事业舞台,有如此广阔的天地。”
四
采访时,与我们同行的《科技日报》记者董志翔在日本做访问学者时和盛军曾同住一寮,这次两人在普洱相见,分外高兴。那些留学日本的记忆又被一点点地梳理出来。盛军说:“那真是一段很难忘的经历,我们这些留日学人,平时忙着学习,工作,有空的时候常会聚在一起。我经常搞‘包子外交、饺子外交’,因为日本人很喜欢吃中国的包子、饺子,但一般留学生包饺子没问题,包包子就比较困难了。和面、擀面、调馅、包……这些我一个人全都可以做,而且我妻子说我包得比她好得多……”
由于出国前的语言基础比较好,在日本,盛军很快就克服了语言关。在他看来,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尽快融入当地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有一次,女儿就读的学校组织圣诞节活动,需要有人来扮演圣诞老人。幼儿园老师给盛军打来电话希望他参加……圣诞节的时候,装扮成圣诞老人的盛军来到了女儿的学校,虽然女儿事先并不知道,但在现场,细心的女儿还是从他露在外面的手看出了破绽……“女儿说,一看那大黑手,我就知道是爸爸……”
1994年,盛军担任第一届留日博士关西地区生命科学协会理事长。组织讲座、搞演讲……盛军忙得不亦乐乎。当时中国驻日本大阪总领事馆教育组还为他们专门购置了投影仪,教育组也成了留学生们的一个活动中心。不管是盛军曾经留学过的日本大阪,还是我们所处的北京,在普洱市政府办公室的司机小刘看来,都很遥远,带我们穿行在普洱市区时,他感叹道:“我喜欢高楼大厦,普洱市太小了……”
临别前,盛军到机场送行。小刘说,我们这里到机场不用着急,看到飞机降落,再往机场走都来得及。
美国人彼德森在他的诗中这样写到:“让我慢下来,让我用头脑的平静抚平狂乱的心。让时间永恒的信念平稳我忙乱的脚步。在一天的迷茫中,请赐给我山丘般永恒的宁静……每天提醒我,比赛并不是最快的人嬴;生活中有比增加速度更多的内容……”
和在日本、长春的时候相比,盛军还是能明显感觉到这里的节奏慢了很多,但他希望心里的弦能依然奏出自己的节奏。
2009年9月,盛军被任命为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笑称自己是“北方浪人”的盛军,从东北黑土地西行到七彩云下的红土地,扎根在了美丽的云南。他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在普洱市通过做茶让农民致富是自己找到了科研的归宿。盛军想成为茶马古道上现代科研“马帮”的一员,和他的团队一起驮着发明和创造,给茶农送去财富,给人类送去健康,让中国茶“引”领世界。如今来到云南农业大学,他希望自己能为农业培养人才,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扎根云南为云南生物产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从日本回国后,一路西行的盛军依然在演 奏自己的西进进行曲……(段风华 董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