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坦洋工夫茶的后茶博时代(组图)
发布时间 2010-01-25 浏览 26312 次
00元。2006年以前,福安“福云六号”春茶茶青每斤在3元左右,秋茶茶青只有0.5元;而坦洋本地菜茶只能混搭在“福云六号”当中销售。2009年,坦洋菜茶茶青每斤达到35元以上;“福云六号”春茶的价格也上涨到4.5元。

如今,尝到“坦洋工夫”品牌打造甜头的村民在村财和政府的扶持下,加大对茶园的改造,大力种植金观音、黄观音、黄玫瑰、坦洋菜茶等适合生产“坦洋工夫”红茶的品种。同时,村里一批在茶叶加工、种植方面的能手被高薪抢聘,就连茶叶部门新培训的普通技术员工都被争先聘用。

据了解,2009年,福安农民6377元的人均收入,有三分之一是来自茶叶。福安市政府组织培训的100多名茶艺师、制茶师,刚一毕业就被抢空。

“坦洋工夫”热舞

2004年3月份福安市政协九届五次会议召开,一份名为《重振坦洋工夫茶品牌 再创福安茶叶辉煌》的提案,正式叩响了“坦洋工夫”的复兴之门。此后,一个又一个关于“坦洋工夫”的喜讯接连传来,变化之大,更是乱花迷眼,叫人目不暇接。

是什么让沉寂多年的百年品牌重新热舞?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里不仅有政府的支持,老茶人的不懈努力,更有一批新兴力量加入到“坦洋工夫”品牌打造行列中来。

资本转移 群雄助推产业升级

几年前,福安曾流传这样的一句话“做船舶(指生意)的不做房地产,做房地产的不做电机电器,做电机电器的不做茶叶。”而今,电机、船舶、地产老板都回过头来搞起了茶叶生意。

2007年11月1日,由中国海峡大茶都、天香茶叶有限公司、天湖农业有限公司等14家茶业企业与福安市政府联手成立的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外贸科研为一体的旗舰式企业——“福建坦洋工夫茶业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在它的带动下,“坦洋工夫”有了自己的国际标准,标准化的生产解决了原有生产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其次,茶企重拳出击,迈开了向现代集团化发展的步伐。第三,带领茶企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革创新,精心研制出一系列产品,提升了“坦洋工夫”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并极大拓展了销售渠道,形成一张遍及国内外的营销服务网络。

此后,在丛贸船舶实业、远东电机集团、新味食品公司等,这些实力强劲的福安本土企业参与“坦洋工夫”品牌打造,给这个重生中的百年茶产业带来一股强劲的势力。他们不但注入了雄厚的资金作后盾,而且还发挥企业集团协作优势,带来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和广阔的茶叶销售市场,借助跨行业实现对接。他们通过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制茶技术,集“茶叶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旗舰式企业给“坦洋工夫”注入新的活力。

品牌期望 “坦洋工夫”重现历史辉煌

“坦洋工夫”曾经在历史上取得辉煌的成就,如今只有重返西方上流社会,重现巴拿马夺金才能算重塑辉煌。福安本土企业家的资本转移搞茶叶,既有对“坦洋工夫”茶叶前景的看好,更深层次的因素是福安人对这个百年历史品牌给予厚望。

2009年茶博会期间,在甘棠中国海峡大茶都,以“坦洋工夫”为主的全国红茶批发市场已建成,这使得坦洋红茶从种植、生产到销售都已经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迈进,也向“坦洋工夫”出口世界迈出扎实的一步。

此外,福安茶人也通过宣传推介,希望把“坦洋工夫”推向全国、推向世界。2009年8月在香港茶展会上举行的“坦洋工夫”红茶专场推介会,21个国家及地区的44个茶商与福安9家企业洽谈合作意向。在茶博会上,坦洋工夫股份有限公司与台湾一炮红组成“两岸红”联合销售模式。

如今,茶博会刚过不久,福安茶商们又马不停蹄地活动起来,加强与上海世博会的合作,力争让“坦洋工夫”实现再次飞跃。下一步,福安茶商们还准备在香港联合建立出口机构,努力对接海外市场,让“坦洋工夫”重返西方上流社会、重现历史辉煌。

记者观察:“坦洋工夫”热的冷思考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特别是2009年茶博会的助推,福安“坦洋工夫”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强大的品牌及销售网络。“坦洋工夫”作为经历过多次大起大落的传统品牌,历史上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在采访中,多家生产企业坦言:昂贵的茶叶价格和良莠不齐的品质是当前“坦洋工夫”品牌发展急需解决的瓶颈。

当前,“坦洋工夫”的生产茶企达到300多家。只有34家企业获得授权使用“坦洋工夫”商标。

“坦洋工夫”想要占领更大的茶叶市场,在竞争激烈的茶叶市场中胜出,让更多的人喝上“坦洋工夫”成为福安茶人必须思考的一道题。

如今,“坦洋工夫”精品茶价格每斤几千上万的茶叶已经屡见不鲜,过高的价位让许多喝茶的人望而却步,也成为“坦洋工夫”外贸出口的一大瓶颈;可是却让一些不法商贩有了可乘之机。近来,不少地方已经出现假冒“坦洋工夫”红茶的现象。

因此,茶商们必须加大对中低档次茶、大众茶及茶饮料的研发投入,让普通人也能喝上“坦洋工夫”。其次,制定完善的茶叶等级及茶叶价格辅导表,借鉴烟草企业一个品牌从低端到高端一系列产品的营销模式,满足不同客户的消费需求将成为一条可行的道路。

此外,政府和行业协会要切实承担起品牌监管的责任,切实保证合法企业的正当利益,维护“坦洋工夫”品牌健康发展。质量是品牌生存的根本,今后,相关部门和茶业协会势必要扶持有资质的茶叶加工企业,加强对授权企业的监督,加大对非法生产“坦洋工夫”假冒者的打击力度。

“坦洋工夫”曾经作为英伦皇室特供茶,受到西方上流社会的亲睐。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如今想要重现昔日辉煌,重回西欧市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一方面海外的红茶价格远远低于国内的红茶价格,另一方面制约坦洋工夫出口的原因是西方国家严格的农残标准。当前,“坦洋工夫”开发海外市场,重回西方上流社会,必须从种植、生产、加工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加大有机茶种植,改进生产加工工艺。

1  2  3  4  5  6  7  8  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