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突出“品牌优势”,做大茶叶产业。目前,永顺县茶叶品牌较多,绿茶有“永农翠”、“猛洞毛尖”、“猛洞春”、“久香毛尖”、“猛洞春毫”等,莓茶有“溪洲莓茶”、“金顺莓茶”、“山珍莓茶”等,品牌多,厂家多,同一级别的茶叶品名有几个,企业间各自为阵,茶叶市场混乱。因此,发展茶叶产业,应走“一茶一品”的发展路子,统一使用品牌(绿茶一个、莓茶一个),整合资源,努力提高茶叶品牌知名度。
3、创办“龙头企业”,搞活茶叶市场。随着市场化建设的深入,茶叶在管理水平、技术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都需要一个龙头企业带动。永顺县茶叶至今还处于一个家庭作坊式生产经营模式,没有一个有实力、有规模的企业。要做强茶叶产业,应立足茶叶发展的资源优势和广大农户制茶的优良传统,重点培育一个茶叶龙头企业,政府采取贴息贷款、财政扶持、销售网点建设补助、品牌宣传倾斜等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租赁和建立基地进行规模生产,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提高茶叶产品品牌和质量,推进茶叶产业发展。
4、突出“标准化生产”,做优茶叶产业。针对该县茶叶生产分散管理、分户经营的现状,一是通过课堂讲座、基地培训等形式,在农业技术人员、茶叶种植户中广泛推广茶叶无公害生产、茶园改造、茶业修剪与采摘、茶叶优质高效栽培等技术,提高茶农自身素质,促进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二是建立中小型茶叶加工厂,引进先进的茶叶加工机械设备,按照统一收购、统一标准、统一规格的要求,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茶叶高产优质高效。三是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叶,加快茶叶质量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产地环境和茶叶加工、贮运、包装质量标准,适应市场需求。积极加强茶叶加工企业环境净化,防止“三废”污染,确保茶叶卫生质量。四是发挥技术队伍优势,加大茶叶品种开发,调整茶叶结构,使产品多元化,满足不同消费市场群体,拓展市场,提高经济效益。五是完善茶叶市场准入制度,积极进行茶叶QS执行标准、条码等标识标签的申报,获取茶叶进入市场的“通行证”。
5、挖掘“茶文化”,做深茶叶产业。近年来,茶叶企业都十分注重茶文化的推广宣传,挖掘茶文化的内涵,提高茶叶知名度,尤其是一些发展较好的企业,其产品形象设计、包装、命名、广告宣传等都具有浓厚的文化和地域色彩。永顺县名优绿茶产自“中国土家第一村”大坝乡双凤村,文化底蕴深厚,莓茶产自“红军大战十万坪”的万坪镇,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芙蓉镇、天下第一漂、溪洲铜柱等丰厚的旅游资源都为茶叶的发展注入了神秘的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