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选种。同是良种,可能这山适应,那山则不适应。据专家介绍,近年清香鲜爽的后起之秀白茶,最适宜海拔600米左右的背阴高山。
三是培育。好茶是种出来的,精心耕耘的茶叶才叶质肥厚,经久耐泡。
四是采摘。茶叶季节性强,早采三天是宝,晚采三天是草。除了适时采摘,更要严格掌握采摘规格,以绿茶为例,如果没有采茶人的心灵手巧,何来杯中玉兰朵朵?采摘还与天气因素息息相关,带露茶、雨天均不能采摘。
五是加工。除了天然清香,茶叶的色、香、味、型全在这一环节。茶场工人告诉我,不要说手工制作,即便是机械化制作,也有人为因素,因为机械是人控制的,相对来说,上半夜工人精神好,控制准确;下半夜,尤其是采茶季节长时间超负荷劳动容易疲劳犯困,就会影响茶叶品质。
六是储藏。密封、避光、低温是藏茶三要素,缺一即会影响品质。
七是好水。明代茶人张大复早有精辟论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
就全国来说,中国地大物博,名茶众多,可谓天下处处有好茶,但立足于一地,好茶则少而又少,那难得的好茶实在是大自然的恩赐,是茶人勤劳智慧的结晶,理当格外珍惜。
曾在《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上读到一篇《是茶便好》的文章,认为茶人不能太苛刻,不论好坏,有茶即可。这一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追求好茶,滋味不正的茶宁可不饮而喝开水、泉水,很多茶叶开罐试泡,茶香不纯者就不会再泡,也不敢送人,所谓“子所不欲,勿施于人”,而留作煮茶叶蛋什么的。试想如果不是饮不厌精,不是精益求精,何谈茶业科技进步?绿茶被世界公认为最佳保健茶类,但很多绿茶茶味偏淡、生青味较浓、不便储藏等缺点已成为绿茶软肋,近年丢失了一些市场,因此还需在品质上下功夫;普洱茶、乌龙茶则各以独特的口味和优势,崛起于市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但后者卫生指标相对较差,达到有机茶标准的少而又少。如果有朝一日,大部分茶叶都能达到优质名茶标准,让人一饮难忘,爱之恋之,则茶香天下,茶人有福矣!
笔者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本文刊于2007年8月7日《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