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之父”的烦恼
发布时间 2010-01-29 浏览 28121 次
的多位同志的努力,还离不开安吉当地政府的推动和农民专业户的带头示范作用。

  当年参与白茶繁育的四位主要成员都有各自对那段历史的描述,虽然其中大意并无多大差别,但是,对于各人在白茶产业上的贡献大小却显得截然不同。而在刘益民向记者提供的《“安吉白茶特异性状鉴定与利用”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上,记者发现,其中关于他们四位各自对白茶的贡献是这样的:刘益民——“繁育成功、区域栽培对比试验”,林盛有——“主持安吉白茶的区域性栽培对比试验”,程雅谷——“白茶发现、区域性栽培对比实验”,腾传瑛——“白茶发现、田间实验”。

  政府部门的烦恼

  8月24日,记者找到了现任安吉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叶海珍。在众多媒体的报道中,叶海珍被誉为“白茶仙子”,据称,溪龙乡正是在她任乡长期间开始率先大规模试种白茶的,安吉林科所所在地正是溪龙乡。叶海珍说,当初白茶刚刚在农民中推广开来的时候,市场上的知名度并不是很大,当时想到进行市场炒作的方法就是树立一个典型,于是就找到了林科所的刘益民,后来一步步就把“白茶之父”的名称加在了刘益民的身上,当时的县委书记来到溪龙乡,还是由她带领前往看望刘益民的。随着《安吉报》刊出刘益民是“白茶之父”的文章,当时参与课题的成员纷纷表达了不满。对此,程雅谷也给予了确认,他说,他就曾经给后来任县委书记的乾坤方写过信,请求核实“白茶之父”这一名称。后来县里觉得把刘益民抬到“白茶之父”的高度确实有些过了,就不再提这件事了,程雅谷说,县委书记在对他的信进行批复时就表示以后不提“白茶之父”的说法了。

  至于刘益民的职称问题,现任县政协副主席,之前任安吉林业局局长的蓝林富说,由于刘益民是中技学历,按照规定是没法报评高级职称的,他现在的中级职称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破格评定了。关于住房问题,蓝林富说,2001年,县委书记到林科所调研时,要求林业局考虑到刘的突出贡献,按照相关房改政策规定提前进行补助,而当时林科所尚未进行房改。后来,林业局提前支付了刘益民房改补助款2万元,但同时,刘必须及时退出原住房。当时安吉县城的房价约在600~700元/平方米。考虑到当时刘益民无实际住房,林科所又将原住房以市场价220元/月租给他使用,后在他多次要求下,又于2003年将租价降至120元/月。对于这一些列优惠政策,刘益民觉得并不够充分;而林业局其他工作人员却认为过格了,让政府部门陷入了尴尬境地。

  后记

  有人说,利益分配问题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世界上所有的争端归根结底都是由分配不均引起的。安吉茶商在与记者的聊天中表示,刘益民夫妇退休后的工资是每月3200元,如果这样也算“晚景凄凉”,那么该有多少人是生活在水深火热啊?刘益民目前遇到的“困难”,表面上是住房、医保和职称及其他待遇问题,实质上还是“名分”问题。刘益民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现在开白茶节的大会,自己“连个嘉宾都不能做,连个位子都没有。”曾经被大肆报道,后来又被“冷藏”的“白茶之父”称号,成了刘益民与政府以及另外几位当年参与白茶选育工作人员的矛盾焦点。

  安吉县政府部门为了平息当事人的情绪,希望对“白茶之父”进行冷处理。但是,安吉茶商和茶农们却希望看到一个清晰的处理意见。有茶商说,既然最初将刘益民奉为“白茶之父”是一种市场运作手段,现在倒也不妨以市场运作的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毕竟把问题弄清楚了对谁都没有坏处,而在市场运作的过程中,收益最大的无疑又将是安吉茶叶和茶人们。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作者:王勇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第2206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