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普安:万亩茶场产生裂变效应 茶叶产业已成为支柱产业
发布时间 2010-02-03 浏览 26891 次

在建设基地进程中,普安县充分发挥茶产业发展中心的技术指导作用,目前,普安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已从万亩茶场抽调10名工作人员,分片负责县内茶区的技术指导工作。

威力:辐射13乡镇

万亩茶场,这块致富实验田,在结出果实之时,也给普安县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2009年3月,普安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发展茶产业的意见,围绕把茶产业培育成富民强县支柱产业的目标,该县从2009起,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资金作为茶业发展基金,用于创立品牌,开拓市场,茶业基地建设,茶文化开发,项目贷款贴息,茶业科技推广和研究等。按照发展规划,全县13个宜茶乡镇宜茶区域,将种上茶叶。对于全县茶产业发展目标,县委书记张成刚说:“每年按照2—3万亩的速度推进茶园建设,全县15万亩茶园建成后,十二五期末,全县农业人口将实现人均0.5亩茶园。”

在发展茶产业进程中,普安县结合全县茶叶发展实际,编制了全县茶产业发展规划,对全县茶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在基地建设上,注重引导,着力扩大茶园基地规模,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基地。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中连片、专业化发展的总体要求,鼓励龙头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茶农通过多种形式,规模发展良种茶园,并以此为示范,带动群众利用荒山荒坡或耕地连片开发,自愿自发建设规模良种茶园。在新茶园隆隆推进的同时,该县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力度。根据园貌实情,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采取淘汰或改造措施,对坡度较大、零星分散、得不偿失的极差茶园,淘汰还林、还竹、还果等。对基础条件较好的低产低效茶园,通过“茶叶改造综合技术措施,培养树冠,扩大采摘面,迅速提高效益。在建立生态高效茶园示范基地方面。按照示范基地建立可与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相结合,与乡村旅游景点相结合,与公路沿线相结合,与项目建设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等发展思路。各宜茶乡镇,茶叶企业选择了基础条件较好、相对集中连片土地,在茶技部门的指导下,加大科技投入,运用茶叶高效综合技术,新建或改造一批规模、生态高效茶园。

为提高新建茶园的管理水平,使其早见效益,普安县对发展茶园的单位和个人实施资金补助,新建1亩茶园无偿补助500元,新建茶园贷款进行连续三年贴息,另外,每亩新建茶园还可连续3年得到50元的管护补助。

目前,普安已有茶园3.98万亩,年产成品茶500万斤。(本文为《普安:万亩茶场的裂变效应》与《普安,不断复制万亩茶场的致富路径》综合稿)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