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普安:万亩茶场产生裂变效应 茶叶产业已成为支柱产业
发布时间 2010-02-03 浏览 26879 次
势,一次次将普安茶的美名远播。今天,当茶场周边的百姓生活因茶而不断跃入新平台后,普安吹响了发展茶业的号角。目标,实现人均0.5亩茶园。普安此举,将不断复制万亩茶场的致富路径,让县域内宜茶区的百姓,绽放出和先期致富茶农一样的笑脸。

从2009年起,县财政每年预算1000万元,作为发展茶业专项资金,并整合其他涉农资金用于茶产业,鼓励涌现出更多的茶叶专业乡镇和村寨。新建茶园从茶苗选购、建园贷款3年贴息,到前3年的管护期,全程都有资金扶持。全县形成了谈茶、爱茶的良好氛围。手握重金的商人种植了茶园,种茶能手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茶产业发展中心技术服务进入茶园……

普安茶产业的厚积薄发之势,新老茶区将在全县茶业发展进程中,惠及更多的茶农。万亩茶场的发展历程,培养了种茶能手,锤炼了一批走南闯北善于营销的队伍,这批人的传帮带作用,将让更多茶农的笑脸绽放在普安大地。

大幕已经开启,普安正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产业雄心,全力将茶业培育为富民兴县的支柱产业。

致富:源于茶叶

时下正值冬季茶园管护期,陈昌云时常都会来到自家的茶园里,看看除草施肥后的茶园长势如何,是不是有新长出来的杂草需要清除。陈昌云在普安县万亩茶场区域内的20多亩茶园,在全家人的精心管护下,叶片绿的发亮,蓬面已开始显露出芽头。

说起茶叶,陈昌云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我是从其他乡镇来江西坡镇种茶的,20多年了,全家人的生活,靠的就是20多亩茶园。”陈昌云当初种茶时,正值普安建造万亩茶园之时。

上世纪80年代,普安县通过实地调查和请专家论证后,决定在江西坡镇建设万亩茶园,改变当地种植结构,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万亩茶场建设启动后,陈昌云带着家人,从高棉乡来到江西坡镇,租了20余亩土地,种下了第一批茶苗。“茶园开采后,每斤茶青价格平均在7角左右,每亩茶园的收入,比种包谷多。”后来,在万亩茶场附近,先后修建了几家茶叶加工厂,这些市场开拓经验丰富,加工体系完善的企业入驻后,茶青价格一直走上坡路。“春茶茶青,高的可达到七八十元一斤。”陈昌云仔细算了一下,管理好的茶园,每年的收入在5000元以上。

尝到种茶甜头后,陈昌云遇见亲人和朋友时,总会提起种茶的事。在他的带动下,其弟陈昌华也种了30多亩茶。在种茶增收后,陈昌华当起了“候鸟”式农民,冬季茶园管护期,请人管护茶园,自己怀揣种茶的积蓄,到海南租地种辣椒。目前,到万亩茶场租地种茶或管护茶园的农户,来自安龙、习水等县市。

裂变:始于万亩茶场

地瓜镇岗坡村,与万亩茶场只隔几座山头,在离茶场不远的山头上,一片120余亩的新植茶园里,种植不到1年的茶树,有的已有十余枝枝条,少的也有七八枝枝条,地里放着一行行清除的杂草。“茶园种植的时间不长,但管得还可以,除草,施肥都很及时,杂草清除后,放在茶树下,腐烂后可当肥料使用。”茶园主人胡建介绍说,由于紧邻万亩茶园,岗坡村早就有农户种茶,部分村民在紧邻茶场的山头,种植了300余亩茶园,依托茶场的加工厂,这些茶园所产茶青,可实现就近销售,成了村民增收的新途径。

2009年3月,普安县委、县政府关于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后,种茶将得到资金和技术扶持,成为该县全力推进茶园规模建设的着力点,过去农户想种茶但又苦于没有资金的困惑,得到了解决,县内宜茶区农户纷纷将荒山和斜坡地开垦来种茶,全县在今年3月前,将新建20000万茶园。

“在对面山头还有1000亩新植茶园。”顺着胡健手指的方向,云雾笼罩下的数座山头,依稀可见种植茶苗开垦出来的垄。沿着在树林中穿行的泥石路,来到茶园旁的一块平地上。“稍微平整一下场地,这里就可以修建一条茶叶生产线。”胡建与同行的普安县茶产业发展中心黄生良交流道。按照其规划,等过了春节,一条茶叶生产线就将在茶园旁动工。

同样热衷于茶叶的,还有做生意的周朝林。在青山镇黄家坝,一块400亩平整好的土地里,不时飘过一阵农家肥的味道,据负责日常管护的刘清汉介绍,周朝林负责出资建设茶园,茶园按照高标准建设,用农家肥打低,行距,株距统一规划,建成后可兼顾观光。

在种植大户不断涌现的同时,像陈昌云一样的种植能手,也积极带动群众种茶,在2009年冬季茶园种植期间,陈昌云回到高棉乡,和当地村民一起,种植了70余亩茶苗。

在建设基地进程中,普安县充分发挥茶产业发展中心的技术指导作用,目前,普安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已从万亩茶场抽调10名工作人员,分片负责县内茶区的技术指导工作。

威力:辐射13乡镇

万亩茶场,这块致富实验田,在结出果实之时,也给普安县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2009年3月,普安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发展茶产业的意见,围绕把茶产业培育成富民强县支柱产业的目标,该县从2009起,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资金作为茶业发展基金,用于创立品牌,开拓市场,茶业基地建设,茶文化开发,项目贷款贴息,茶业科技推广和研究等。按照发展规划,全县13个宜茶乡镇宜茶区域,将种上茶叶。对于全县茶产业发展目标,县委书记张成刚说:“每年按照2—3万亩的速度推进茶园建设,全县15万亩茶园建成后,十二五期末,全县农业人口将实现人均0.5亩茶园。”

在发展茶产业进程中,普安县结合全县茶叶发展实际,编制了全县茶产业发展规划,对全县茶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在基地建设上,注重引导,着力扩大茶园基地规模,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基地。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中连片、专业化发展的总体要求,鼓励龙头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茶农通过多种形式,规模发展良种茶园,并以此为示范,带动群众利用荒山荒坡或耕地连片开发,自愿自发建设规模良种茶园。在新茶园隆隆推进的同时,该县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力度。根据园貌实情,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采取淘汰或改造措施,对坡度较大、零星分散、得不偿失的极差茶园,淘汰还林、还竹、还果等。对基础条件较好的低产低效茶园,通过“茶叶改造综合技术措施,培养树冠,扩大采摘面,迅速提高效益。在建立生态高效茶园示范基地方面。按照示范基地建立可与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相结合,与乡村旅游景点相结合,与公路沿线相结合,与项目建设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等发展思路。各宜茶乡镇,茶叶企业选择了基础条件较好、相对集中连片土地,在茶技部门的指导下,加大科技投入,运用茶叶高效综合技术,新建或改造一批规模、生态高效茶园。

为提高新建茶园的管理水平,使其早见效益,普安县对发展茶园的单位和个人实施资金补助,新建1亩茶园无偿补助500元,新建茶园贷款进行连续三年贴息,另外,每亩新建茶园还可连续3年得到50元的管护补助。

目前,普安已有茶园3.98万亩,年产成品茶500万斤。(本文为《普安:万亩茶场的裂变效应》与《普安,不断复制万亩茶场的致富路径》综合稿)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