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书法茶道禅心——访书
下一主题:刘秋萍和她的茶宴馆
现在的姬玉渐渐走离了演艺圈,她半开玩笑地说,以后可能除了弘扬佛法的作品,都不会参演了。如何淡薄了荧屏前的万人瞩目,自甘寂寞地寻找内心的清净,我们不得而知。轻啜一口禅茶,她说起了自己品茶参禅的体会。
“佛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做茶,所做非茶,是做茶人的心肠。喝茶,所饮非茶,喝的是心的味道。禅茶与普通的茶叶区别即在做茶人是否怀有一颗慈悲之心。同样的芽叶,怀慈悲之心做茶,茶即是菩萨的心肠。同样一杯清茶,不同的人品尝到的也是不同的味道。愤怒之人喝到的是嗔怒的茶,快乐的人喝到的是欢愉的茶,慈悲的人喝到的是大爱的茶。人之饮茶,亦是甘苦自知”。此时,姬玉所喝的该是一杯洗尽铅华的安宁之茶吧。
继而,我们又谈起了佛法三要的“戒、定、慧”学在茶中的实践:“佛教徒最初修行的是戒力与定力,而后才有智慧由心生。这便是一个‘戒、定、慧’的过程。烹茶、饮茶与参禅悟佛有着相通与暗合的地方。茶艺中的用水、用茶与茶具器皿的铺陈,焚香、淋壶、拂盏,水波起落、水汽蒸腾,讲究的亦是外在的形式,而实际追求的却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得来的内心的感受,一切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但这样近似于仪式的过程,实际上是必不可少的,如同僧侣的拜佛诵经。‘茶可清心’亦是通过饮茶入境,令内心的烦恼和快乐消失,方可安心于当下。这就是佛家常说的‘先以欲勾迁,后令入佛智’。虽说因茶入禅,但茶非禅。禅茶一味,其实所品至味乃是佛家修的一个“无”字。饮茶至内心的清静与安详,此时四大皆空,早已无茶”。
收回放远的眼光,姬玉笑着说:“当然,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帮助内心的修行,开悟也可以通过很多形式,喝茶可以,锄草修田也可以”。临别,姬玉拿出刚刚录制好的《觉海慈航》,在CD中,淡远的声音清净地回答着初近佛者的种种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