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茶之多成为世界之最,这反映了中国制茶技术的精湛,茶文化之丰富,对推动中国的茶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名茶这么多她却不抵立顿一个品牌。据农业部提供去年茶叶的农业产值330多亿,名茶占60%即198亿,而立顿只是一个品牌却产值204亿。因此,我们不要热衷于评名茶,特别是近几年名茶评滥了,不少单位以评名茶去赚钱,请几个所谓专家组织个评委,打出个××杯,一个样收几百元钱,还要赞助,几个所谓的评委关在房间里评了不少金奖、银奖。有人说你只要交钱就会得奖。试问这样评出来的名茶,市场会承认吗?消费者认可吗?我倒希望今后多评点知名品牌,少评点名茶。因为品牌评比要看市场上的份额,要听消费者的意见。品牌更能受消费者的欢迎,更能推动茶产业的发展。
4、茶叶批发市场世界第一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1985年国家除消了产销计划,茶叶流通主要靠展销会、批发市场,产销直接见面。所以茶叶批发市场像雨后春笋在各地建立,到2009年全国经营额上亿的批发市场已达到400个左右。拥有世界最多的茶叶批发市场。
印度产茶90多万吨,全国只有十几个拍卖市场。斯里兰卡年产茶30多万吨,全国只有几个拍卖市场。
中国400多个批发市场有点多了,应该控制,如北京马连道就有十几个茶城,为什么不能整合成一个或几个茶城呢?难!因为搞茶叶批发市场的人绝大多数不是搞茶业的,而是搞房地产的,建起批发市场是为出租摊位赚钱,而目前我国正处在茶叶产大于销的时期,茶叶生产者急于找市场出卖茶。虽然有的茶商租了摊位,赔了,走了,但全国几十万个茶商总会有人来,这就是批发市场的市场。搞批发市场的人有利可图,因此谁也控制不了,今后还会发展,只有茶叶产销平衡了,甚至销大于产,批发市场的发展不控自停。
5、茶文化活动世界第一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但真正繁荣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具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国大型茶文化活动上百次。用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资金,这些活动对宣传中国茶文化,推动茶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目前有点滥,使这个文化翅膀有点虚。有人说劳民伤财。我认为要整合,讲究实效。不要一个城市同时搞两个茶博会、茶叶节,也不要一个省一年搞几次茶博会、茶叶节。更重要的是实效。
一个产业的发展要靠两个翅膀,一个是文化,一个是科技,有了这两个翅膀,茶产业才能腾飞,可是目前我们茶界重文化轻科技还比较严重,没有很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因此,我国的茶产业很难做大做强,全国的名茶不如一个立顿品牌。所以我主张今后我们茶界多搞科技投入,科技创新,少搞点茶歌、茶舞(不是不搞,而是少搞)靠唱歌是唱不大茶产业的,还是要靠科技。
6、茶馆世界第一
中国茶馆起源于晋,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但到清末至民国已衰落。真正发展繁荣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过去的茶馆中间加了个“艺”字,叫“茶艺馆”一下子就火起来了。目前全国已有6万多家茶艺馆,北京就有800多家。已成了茶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茶艺馆对宣传中国的茶文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茶馆的门槛越来越高,老百姓进不去了。本来茶馆是广大老百姓休闲聊天的地方,现在喝一杯茶动则几十块,甚至上百块,有的一壶茶还要上千元。喝杯茶比吃顿饭还要贵。这样发展恐怕要走到死胡同。有不少茶馆倒闭了,有的茶馆为了生存允许打牌,搓麻,抽烟喝酒,弄的里边乌烟瘴气,这样的茶馆已变了味。还有的茶馆变成了养生堂。卖茶、喝茶、吃茶餐,做茶疗茶浴等综合开发。说茶艺馆,没有茶艺表演。说茶馆,喝茶比吃饭贵。我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星期天进城,玩累了,几个同学买点花生、瓜子到桥头茶馆花一毛钱泡一壶花茶,一边吃,一边聊天,茶房不住的往壶里加水,喝足了,歇好了,回校吃晚饭,觉得挺美的。今天再也找不到这样的茶馆了。
茶馆究竟如何发展很值得探讨,不是越多越好。方向不对,多也可以变少。有的城市就在减少。
对上述六个第一谈了些个人看法,希望引起大家讨论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