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
1.增加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继续兑现关于集中连片新发展5 亩以上无性系良种茶园的良种补贴政策。有条件的县区可以因地制宜,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本地区茶产业发展。
2.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农行、农发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要切实加大扶持力度,降低贷款门槛,安排一定数量的贷款额度支持农户和茶叶生产龙头企业发展茶叶生产基地,市、县区茶产业专项资金给予部分贴息。
3.争取农开、扶贫资金投入。市农开(扶贫)办在审核上报扶贫资金项目时,要向茶产业项目倾斜,重点支持茶叶基地建设项目,要把茶产业发展纳入农业综合开发范畴,重点给予支持。
4.增加农业结构调整资金投入。农业结构调整资金要重点向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倾斜,培育和壮大产业集群,把信阳毛尖培育成具有竞争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
5.增加以工代赈资金投入。要用足用好以工代赈资金,通过修建道路、改造水电、改善环境等,不断完善茶叶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6.争取土地、林业、水利资金投入。适宜种茶的整理土地要规划种茶,切块部分土地整理配套资金支持茶叶基地建设。林业生态建设及小流域治理专项资金要优先用于发展茶叶生产基地建设。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激活工商民间资本
1.要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际国内投资商、大财团和工商企业以资金、技术入股或控股等形式,参与我市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和茶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和综合开发领域,不断引进新的开发模式和新的管理理念,提高我市茶产业的发展水平。
2.要进一步激活民间资本,解决大规模发展茶叶生产基地资金“瓶颈”问题。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种茶大户和农民自筹资金发展新茶园,引导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回归投资建设茶基地,通过返租倒包、土地置换、合作社经营、股份合作等形式,促进民间资本积极参与茶叶生产基地建设。
(四)扶持龙头企业和茶叶专业合作社,带动基地发展
走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的发展道路,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和茶叶专业合作社,鼓励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方式,加快茶产业发展步伐。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优势以及专业合作社在组织化、合作化发展上的积极作用,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和茶叶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基地建设,推动我市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五)加大科技投入,实施科技兴茶
要整合科技资源,稳定基层科技队伍,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发挥茶叶专业技术人员作用。市茶办、农科所、科技及农业等部门要抓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严格按有机茶栽培标准,规范和指导基地建设工作。要通过“雨露计划”和“阳光工程”,组织茶农办专题培训班,到农业院校培训学习或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等形式,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和农民技术员,达到每百亩茶园有一名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民技术员,每千亩茶园有一名茶叶专业技术人员。要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园间地头的技术指导、试验、示范,传播科学种茶知识,带动辖区茶产业的发展。
(六)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目标管理
茶叶生产基地建设任务已纳入市政府对各县区政府的目标考核体系。各县区要健全相应的茶产业发展管理机构,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及时解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落实基地建设任务。要结合实际,把茶叶生产基地建设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落实到山头地块,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有效的奖惩机制,制定考核验收办法,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