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原因是,中国红茶品质、产量不稳定。这种不稳定,不是说会突然降低,而是说不同的年份之间没有统一的标准。过去,立顿红茶有5%的拼配原料是中国红茶。可是,我们的红茶质量不稳定,时高时低,与国外对质量稳定的要求不相符。另一方面,企业会根据国内畅销情况,调整产品结构,转做绿茶,或者普洱茶等,导致产量不稳定。前两年,滇红为什么消褪了?都去做普洱茶了。所以,立顿干脆不用中国红茶拼配,转而采购印尼和阿根廷红茶。
要解决红茶出口的问题,首先是规模化、机械化、大生产,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从做中档红茶开始。
于观亭:茶文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红茶出口问题。现在有一些茶文化工作者,提出要把中国的茶文化推向世界,这种说法是对的,我们不反对。从文化角度讲,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茶文化推向全球。从商品角度讲,茶文化也可以把我们的产品带出去一部分。但是,仅仅依靠这个,解决不了中国茶的商品经营和出路问题。茶叶首先是一种商品,必须要根据商品的运营规律开拓市场,才能扩大我们茶叶的销售量。立顿没有像我们这样多的茶文化,但是,它却畅销世界。
我们“品”茶,一杯龙井茶可以卖到五十块上百块人民币。这种茶文化和茶经济,在国外高层社会、豪华会所和文化阶层中,是可以的。普通的外国人也可以品玩一次,凑凑热闹。但是,作为一种饮品,一天到晚都这样喝,是行不通的。靠茶文化及茶艺表演带动茶出口,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促进我国茶叶出口,关键还是要靠“科学发展观”,提高茶叶质量,减低成本,创造知名品牌,利用现代营销手段去开拓市场。
红茶出口短期内难有大突破——访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秘书长蔡军
记者:2009年,我国红茶出口情况怎么样?
蔡军:2009年,中国红茶出口量4万吨,比2008年略降,主要出口品种为CTC红茶。红茶出口企业主要分布在重庆、湖南和安徽,重庆以CTC为主。主要作为拼配料在使用,平均价格不到
记者:与预测的情况一致吗?
蔡军:2009年,肯尼亚和斯里兰卡因干旱导致茶叶减产。我们年中预测,中国红茶会因此受益。事实恰恰相反,中国红茶出口量略有下降。
记者:中国红茶出口下降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蔡军:红茶对欧美日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目标市场的农残新标准。该标准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开展有机茶基地建设需要加大企业投入,但产品价位并没有变化,企业利润相对缩水,导致出口积极性不强。
我们要客观、冷静看待这些新标准,不论其是否具有科学性,我们都必须去适应它。
记者:红茶出口下降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蔡军:中国红茶出口不足的深层原因,是鲜度不足,加工工艺不适应国外市场需求。祁红等高价茶,在国际市场难以被接受。红茶企业出口,还在为解决生存问题而奋斗,还谈不上发展。如果没有工艺和科技的改善,没有加工基工地的建设,想在国际上有大作为是有难度的。
在规模上,中国红茶太弱小,小作坊式生产为主,不符合国际市场的现代化要求。
记者:其它国家的红茶出口情况怎么样?
蔡军:2009年,肯尼亚和斯里兰卡对欧美的红茶出口量,也不会有大的提高。因为,相对来说,金融危机,让大进口商的现金流有压力,融资困难。
另一方面,肯尼亚和斯里兰卡受干旱影响,产能不会有大的突破,干旱减产幅度都在10%左右。
记者:我国红茶出口短期内能大幅改善吗?
蔡军:在欧美市场推广中国红茶,面临着肯尼亚和斯里兰卡的竞争。欧美公司在这两个国家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本,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他们的科技和研发实力,都在中国工厂之上。中国要想红茶出口的大幅度提升,还有一个漫长的路要走。以红茶作为中国茶叶出口的突破口和新动力,短期内不可能,也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