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茶园的绿色、生态标准,陈文山在茶园四周空地每间隔两三米就种一棵乔木,又在梯壁上种植百喜草等植物,还在茶树旁种植油菜等蔬菜;为防止阴雨天气对制作工序的影响,他为茶园配备了恒温恒湿的中央空调及先进的制茶机械设备;为保证天旱时茶树的生长,他从十几公里外的山头引来泉水,在全省率先引进了以色列微滴灌水灌溉系统;为保障春茶的采摘时间,他采取薄膜覆盖和催芽素结合的方法,把春茶采摘从传统的15天延长到45天……
在陈文山的精心呵护下,祥华茗山生态茶叶示范基地被县委、县政府作为全县生态茶园建设的示范样板。2006年,基地承担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乌龙茶绿色食品标准的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设”,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生态基地的投建,为茗山茶叶品质提供了更为稳固的保障。2004年,茗山茶艺馆入选“全国百家茶馆”;2005年,茗山茶品牌荣获“中国三绿工程放心茶中茶协推荐品牌”,成为全国茶业界唯一在这两项最具权威的评比中都进入前100名的品牌;2007年4月,“茗山茶”牌又荣获“安溪铁观音十佳品牌”。
3.立足泉州修茶道
近年来,随着近2万家安溪茶商云集泉州,“环泉州湾城市群”对安溪茶业未来的影响力日趋明显,陈文山也适时加大了泉州市场的开发力度。采访中,他对泉州茶史如数家珍,对泉州茶市发展现状亦不乏犀利见解。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安溪茶商大规模进入泉州设店经营,从泉州市区出发,依靠迅速成长起来的大茶企设立分店等形式,安溪茶店在随后10多年间,密布于环泉州湾城市群各个地方,形成目前近2万家的庞大群体,并由这里向全省乃至全国延伸扩展。对此,陈文山认为,“安溪茶商多数出身于茶农,或有茶农家庭背景。他们不仅勤奋创业,而且以专业水准赢得泉州市民的尊重。这也是泉州茶店数量快速增长的一个原因。”
“泉州市场近年来的发展,具有其他地市无法比拟的优势。”陈文山用一个例子概括了近年来泉州茶市的发展速度:“2000年以前,我把好茶从泉州运到广东去卖;2000年后,我又把在广东出售的好茶运回泉州来。”
1999年,陈文山进军泉州市区,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使茗山茶业很快脱颖而出,成为泉州的知名茶叶品牌。对于泉州茶市多年来的发展态势,陈文山认为:“目前泉州茶商的品牌意识已显著增强,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泉州茶已出现礼品化的苗头,市场价格不乏虚高现象。此外,许多商家追求过度包装,大大浪费了资源,泉州茶市上部分茶叶的包装成本已占到了茶叶总成本的10%以上。再者,茶市中外行化严重,也是不可小觑的一个问题。茶市经营中越内行,越卖不出好价;越外行,越敢叫价的畸形现象已不少见。”
陈文山坦言:“目前泉州万家茶店中,安溪人开的占60%以上。可以说,泉州茶市优胜劣汰的时代已到来,竞争态势十分严峻。一些茶馆甚至迫于生存压力,出现了非法经营的现象,这是很不应该的。我想,只有自己具备够硬的茶质,加上正规合法的经营,才是茶企的生存之道。”
或许,这也是所有安溪茶商应该参照的生存和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