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氨酸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 2009-05-21 浏览 55063 次
洗脱,紫外或荧光检测器检测,该法简称为ACCQ TAG法。在日本学者莽也邦夫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茶叶中茶氨酸含量之后,我国学者郭升平对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茶叶中茶氨酸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13],他采用WatersM344高效液相色谱仪,以PITC柱前衍生,反相C18柱分离(Waters的Pico TagTMHAA柱),柱温43℃,梯度洗脱,用M990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UV243nm检测。在研究中他对用乙酸乙酯提取、用80%乙醇回流3h提取和经盐酸水解等前处理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茶氨酸不能以酸水解方式提取,否则茶氨酸会分解成谷氨酸,而使测定结果偏低。随着近年来分析技术和分析手段的不断提高,毛细管电泳技术和液质联用技术也应用到了茶氨酸检测领域。KiehneA等报道了采用热喷雾液质联用仪分析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方法[14],他们通过测定其准分子离子峰同时测定了茶叶中的儿茶素、黄酮醇糖甙、黄酮糖甙及咖啡因、可可碱和茶氨酸。AucampJP等则研究了用毛细管电泳仪同时进行儿茶素、茶氨酸、咖啡因及没食子酸、抗坏血酸分析的方法[15]。目前,高纯度的茶氨酸主要通过细胞组培、化学合成、微生物发酵和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等方式获取。人们用14C示踪的方法早已证实了茶树中茶氨酸合成前体是谷氨酸和乙胺。一般认为当培养基中乙胺的浓度为25mM时,茶叶愈伤组织的茶氨酸的生物合成为最大值。1998年陈瑛等研究了多种激素对茶愈伤组织合成茶氨酸的影响[16],他们对生长素(IA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2,4 二氯苯氧乙酸(2,4 D)、6 苄基腺嘌呤(6 BA)、玉米素(ZT)、激动素(KT)、和三十烷醇(TA)的不同浓度、不同配比进行试验,得出了茶愈伤组织生长和茶氨酸积累的较佳培养条件。除了利用细胞组织培养茶氨酸之外,化学合成也是得到高纯度茶氨酸的有效方法[17]。采用化学合成手段制造氨基酸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它具有价格低,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的特点。但是化学合成制造的都是DL 型消旋体,需要进行拆分才能得到L 型产品。日本学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他们采用微生物固化酶分离DL 型氨基酸取得了成功。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可直接得到L 型氨基酸,但反应时间较长,设备规模较庞大,副产物也较多,需要进一步分离精制,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建立在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基础上的酶转化法或称酶工程技术应运而生了。这种技术是应用特定酶的催化作用,使某些化合物转化成相应的L 氨基酸。HideyukiSuzuki等报道了他们把这一技术应用到茶氨酸的制备中的最新研究成果[18],他们利用从细菌中得到的谷氨酰转肽酶作催化剂,将200mM谷氨酸和1 5M乙胺在pH为10,温度为37℃的条件下,保持2小时,获得120mM茶氨酸,转化率为60%。茶氨酸作为两性物质,选择适当的pH值,用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提取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这方面的报道并不多见。1998年陈瑛等报道了用离子交换法提取茶氨酸的研究结果[19],他们选用国产732阳离子交换树脂,从茶愈伤组织浸提液中提取茶氨酸,并讨论了洗脱液离子强度和pH值对树脂吸附茶氨酸的影响,以及上样浓度、洗脱速度对树脂交换过程的影响。4 茶氨酸的药用功效近年来,国外对茶氨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药用功效上。研究表明,茶氨酸具有促进大脑功能和神经的生长;预防帕金森氏症、老年痴呆症及传导性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增加肠道有益菌群和减少血浆胆固醇;降压安神、改善睡眠和抗氧化等作用。1992年KaKudaT等研究了茶氨酸对咖啡碱的拮抗作用[20]。他们发现超过1740mg/kg的氨基酸能明显地抑制由咖啡碱引起的神经系统兴奋,也可抵消咖啡碱缩短由环己巴比妥导致的睡眠时间的作用。据此,已有厂家将茶氨酸制成口服液和注射液用来抵抗咖啡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YokozawaT.等1997年对绿茶及其三种主要成分:多酚、茶氨酸、咖啡因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这三种成分的抗氧化活性为:多酚>茶氨酸>咖啡因[21]。YokogoshiH等则报道了茶氨酸对先天性高血压患者具有降压作用[22]。实验中他们对患有先天性高血压的白鼠注射2000mg/kg的谷氨酸,血压没有改变;注入同样剂量的茶氨酸后,血压明显下降。日本学者最近研究了茶氨酸对α 脑电波的影响[23],他们对50个自愿者按紧张程度不同分组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口服200mg的茶氨酸引起了α 脑电波的产生,而α 脑电波是与瞌睡和松弛相关的,因此证明了茶氨酸具有抗焦虑的作用。当研究茶氨酸对白鼠的脑部氨类和多巴胺释放的影响时发现,茶氨酸的加入会引起白鼠脑部,特别是视丘下部含于血液中的复合胺和多巴胺浓度的明显增加,这表明茶氨酸可能影响脑部神经传送物质,如多巴胺的释放和新陈代谢[24]。对茶氨酸的研究最令人鼓舞的是它的抗癌作用。当将茶氨酸与抗癌药阿霉素(Doxorubicin)同时使用时,增强了阿霉素抗癌的功效,茶氨酸因而被认为同样具有防癌抗癌作用[25,26]。1999年,SugiyamaT.等研究了更新的抗癌药物Pirarubicin的膜传输和抗肿瘤活性,并将其与抗癌阿霉素(Doxorubicin)进行了比较。同时研究了茶氨酸对Pirarubicin的药效的影响,发现茶氨酸能阻止Pirarubicin流出M5076肿瘤细胞,使Pirarubicin在肿瘤细胞中的浓度增加了1 3倍,使Pirarubicin的治疗效果提高了1 7倍[27]。SugiyamaT.等还发现茶氨酸与抗癌药阿霉素(Doxorubicin)联合使用能抵抗卵巢瘤向肝脏的转移,这一研究结果表明,茶氨酸不仅增加了抗癌药物对原发癌的抗癌活性,而且对癌细胞的转移也有抑制作用,他们预计不久茶氨酸在抗肿瘤上的功能可作为化学疗法用于癌症的临床治疗[28]。2001年,SadzukaY等进一步研究了茶氨酸提高抗癌药阿霉素(DOX)抗癌活性的途径,他们指出茶氨酸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中谷氨酸盐的传输而提高了DOX在肿瘤细胞中的浓度,因此达到提高其抗癌目的的[29]ZhangG等则研究了绿茶粉末(PGT)和茶氨酸的直接抗癌作用[30]。在研究中,他们给患有肝细胞恶性肿瘤的白鼠喂养含2%的绿茶粉末(PGT)或0 1%的茶氨酸的酪蛋白食物十四天,发现肿瘤的体积和重量随着喂给时间而减少。而由肝细胞恶性肿瘤引发的高血脂也随着绿茶粉末(PGT)和茶氨酸的补给明显受到抑制。说明绿茶粉末(PGT)和茶氨酸对恶性肿瘤和由恶性肿瘤引发的高血脂具有抑制作用。5 小结经过十余年的不断探索,人们在茶氨酸的测定、分离、提取、制备和实际应用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成绩。国外学者在茶氨酸的药用功能及作用途径等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而我国在这方面显得比较薄弱。综合来看,虽然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了茶氨酸的药用功能,并在某些方面已有临床应用,但对其作用机理、靶向性、副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因而对茶氨酸的研究还基本停留在保健品上,要将其开发成为一种新药还需作大量的工作。但就其应用的广泛性来看,其开发利用前景相当广阔,在其利用和开发中存在无限的商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