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叶贞琴介绍,标准茶园创建是转变茶叶产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科技推广的重要载体,创新组织方式的重要平台。并提出标准茶园创建活动的具体要求:布局核心地区、交通比较方便;种植集中连片,具有一定规模;树势健壮,树冠结构合理,覆盖度在80%以上;产量基本稳定,名优茶单产达每亩干毛茶20公斤以上,或大宗茶每亩干毛茶150公斤以上;具有标准化、清洁化加工条件;茶叶产品全部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实行品牌销售。
事实上,近几年以来,各地农业部门一直在积极发展高标准茶园,四川省名山县建成了万亩观光生态茶园,浙江省武义县建立了万亩有机茶园示范基地,这些茶园无论是茶叶质量水平、单产和效益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们相信在农业部高标准茶园创建活动的带动下,中国茶行业一定能够涌现出一批高标准茶园。
提高茶业科技创新能力
去年以来,“茶业科技创新”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论坛也举办了多场,专家学者纷纷呼吁,随着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茶业科技创新迫在眉睫。
茶香皂、茶沐浴露、抹茶香肠、茶腌菜……这些中国人几乎听都没听说过的东西,却早已是日本人耳熟能详的茶产品,日本茶叶年产量仅9万吨左右,但茶产品人均年消费量却约为1500克,是中国的近4倍。茶在中国还只是个低产值的饮品,面对世界茶叶科技创新,一直传统粗放经营的中国茶产业该何去何从?
我国是世界主要产茶大国。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中国茶园总面积已达160万公顷,稳居世界第一,而平均单产量却只相当于世界的63%和印度的47%。每年春茶热热闹闹上市,而冬茶市场却往往冷冷清清,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在茶叶资源利用和综合深加工开发上相对落后,不仅严重制约茶叶市场的深层发展,更阻碍了茶叶品种、品牌、品质的做大做强,阻碍了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如今,全球茶产业正朝着产品的多样化、创新化的方向发展。新世纪人们对茶叶的消费是方便、健康、多样化和经济,尤其应将方便和健康放在首要考虑。在未来的10至15年内,传统的茶叶在国内市场上仍占主要地位,但新颖、方便的饮茶方式以及果味茶、药茶、保健茶等多种产品将日益受到人们青睐。
对此,中国茶业界已经明确意识到,只有科技创新才可提升中国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多以初级原料性产品为主的低附加值形象,推动中国茶产业跨越式发展,更可以实现我国茶农经济收入的高增长。
健全茶业市场体系
近年来,在各地政府支持下,茶叶市场发展较快,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大中型茶叶批发市场50家。这些茶叶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市场诚信建设相对滞后;市场经营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茶叶市场交易方式落后;市场重复建设情况依然严重。
完整的茶叶市场体系建设应该有三块内容:茶叶产品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商户档案管理体系;价格监测体系。目前,几乎全国所有的茶叶市场都难以达到这样的标准。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快发展农产品期货交易,逐步拓展交易品种,鼓励生产经营者用期货交易规避市场风险。目前,我国茶业市场主要是现货交易,期货交易以及拍卖交易在我国标准化体系尚未健全、经纪人队伍、金融担保体系以及缺少国家相关的政策支持下,发展尚有一定的难度,但茶叶的期货交易和拍卖交易已经成为国际茶叶市场的主要交易手段,中国应该积极加快期货交易和拍卖市场的建立,这也是中国茶叶市场的必然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