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金华青年郑庆凌,寿昌
下一主题:茶叶女的茶农情
另外,我们还应该知道,郭璞只是给《尔雅》作了注,记载了茶的《尔雅》早在秦汉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写成了。由此不难看出,中国人长期以来内心深处的自豪感,绝不是那种整天去抢注个什么遗产的妄自尊大,而是确确实实有根有据、有理有由的。在林奈诞辰300周年的今天,我们把茶人郭璞拿出来说,不仅是要劝那些一味醉心于把“国粹”看风水往茶上靠的人,少弄些糊弄人的玄虚,多搞点科学的东西;更要唤醒大家对我们的传统文化、科学,尤其是茶文化、茶科学要有充足的信心和自豪感。
北大有位留学日本的教授曾经提过日本茶道的起点比中国高的观点。这个观点,去年曾在业界引发了不小的争辩,反对的声音很多,认可的声音也不少。那么究竟中国的茶文化(还是说茶文化,不说茶道吧,中国人好像不太喜欢把什么都加个“道”)是不是真比日本的低呢?看看《尔雅》、《尔雅注》和郭璞,就会知道,我们的茶文化是不是在唐代以前都是一片荒芜;就会知道,我们的茶文化是不是只有一些故弄玄虚的东西了。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中国虽然在近代落后于西方以及东方的日本,从在整体上说,中国文化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冲击,甚至是被否定,相对而言,已没有太多的优越性了。但是,毫无疑问,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茶文化却是始终领先于整个世界的。因此,在中国日益和平崛起的年代,我们更应该为我们的茶文化感到自豪,更应该继续努力把我们的茶文化向前推进,向全世界推广,而不要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