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茶人中的风水大师
发布时间 2010-02-27 浏览 24998 次
经和植物学双名命名法上对植物性状进行描述的方式很接近了,而双命名法的描述方式直到郭璞身后1400多年才由瑞典人林奈建立起来。能够这样比较科学地去描述茶,显然仅靠一点看风水的本事是绝对做不到的。相反,他所以能够把风水研究得那么透,倒是应该从他广博的知识上找原因了。《晋书 郭璞传》给他的评价是“博学有高才”,他不仅花了18年的时间研究和注解了《尔雅》,还曾注释过《周易》、《山海经》、《穆天子传》、《方言》和《楚辞》等等古籍;现今的《辞海》和《辞源》上都还到处可以见到他的注释;他的诗文著作更是多达数十万言。

  另外,我们还应该知道,郭璞只是给《尔雅》作了注,记载了茶的《尔雅》早在秦汉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写成了。由此不难看出,中国人长期以来内心深处的自豪感,绝不是那种整天去抢注个什么遗产的妄自尊大,而是确确实实有根有据、有理有由的。在林奈诞辰300周年的今天,我们把茶人郭璞拿出来说,不仅是要劝那些一味醉心于把“国粹”看风水往茶上靠的人,少弄些糊弄人的玄虚,多搞点科学的东西;更要唤醒大家对我们的传统文化、科学,尤其是茶文化、茶科学要有充足的信心和自豪感。

  北大有位留学日本的教授曾经提过日本茶道的起点比中国高的观点。这个观点,去年曾在业界引发了不小的争辩,反对的声音很多,认可的声音也不少。那么究竟中国的茶文化(还是说茶文化,不说茶道吧,中国人好像不太喜欢把什么都加个“道”)是不是真比日本的低呢?看看《尔雅》、《尔雅注》和郭璞,就会知道,我们的茶文化是不是在唐代以前都是一片荒芜;就会知道,我们的茶文化是不是只有一些故弄玄虚的东西了。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中国虽然在近代落后于西方以及东方的日本,从在整体上说,中国文化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冲击,甚至是被否定,相对而言,已没有太多的优越性了。但是,毫无疑问,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茶文化却是始终领先于整个世界的。因此,在中国日益和平崛起的年代,我们更应该为我们的茶文化感到自豪,更应该继续努力把我们的茶文化向前推进,向全世界推广,而不要妄自菲薄。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