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春天还会有多久?
发布时间 2009-05-23 浏览 26093 次
强劲。

这位负责人进一步表示,近年来,云南普洱茶以其独特的保健功能、饮用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走红国内外茶叶市场,饮用和收藏普洱茶的人越来越多,普洱茶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2003年以来,普洱茶价格大幅上涨,极大地拉动了云南省茶叶产业的发展,2005年云南省600万茶农人均增收93元,主要来自于普洱茶的收入。

据介绍,云南普洱茶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非普洱茶类及相关行业的发展,为云南整个茶产业打开市场起到了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政府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的措施日益明显,相关扶持性政策大大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近年来,省政府关于规范普洱茶市场以及促进普洱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纷纷出台,诸如已颁布施行的普洱茶地方标准,即将实行的普洱茶标志证明商标,已经开始的关于茶叶食品安全体系认证等。

据了解,对普洱茶产业,云南各地更是呈现“群雄并起、逐鹿市场”的局面。思茅欲建“普洱茶都”,西双版纳制定“做强做大普洱茶产业”战略,昆明、临沧、大理、保山、红河等纷纷出台大力发展普洱茶的种种举措。

业内人士表示,“普洱茶拉动云南整个茶产业发展的效应明显,一个以普洱茶为主、传统滇红和优质滇绿并存的云茶优势产业结构初步形成。”

投资热情高涨

茶界有“当年是宝,隔年是草”的说法,但“越陈越香”的普洱茶却是既能品、又能藏,不用担心库存问题,因此经营风险相对较小,利润又相对丰厚,大量的社会资金开始不断注入,投资设厂,开展贸易,有力地促进了云南茶产业的发展。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普洱茶这一蕴含了中国深厚文化内涵、被看作“可以喝的古董”似乎暗合了国人盛世藏宝的心态。社会的倡导,政府的鼓励,准入门槛相对不太高,普洱茶前景被普遍看好在情理之中,收藏普洱茶在民间逐步成为一股热潮。

在云南茶叶主产区,可谓茶商云集、盛况空前,以经营普洱茶为主且产供销为一体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普洱茶产销两旺,普洱茶加工成为企业投资热点已是不争的事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已有茶叶初制所4500余个,年加工能力23万吨;茶叶精制厂500多个,年加工能力12万吨;茶叶初精合一加工厂250个,年加工能力2万吨。

茶界专家表示,随着市场认知度的提升,云南普洱茶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将继续扩大,明年原料紧缺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普洱茶价格上升也是必然。

  缺少强势品牌

走红大江南北的普洱茶,已逐渐成为云南省的又一张名片。但是,缺少强势品牌却是云南普洱茶的一个软肋。

2006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达340万亩,比上年增加12万亩;投产面积256万亩;茶叶产量预计13万吨,茶叶总产值预计90亿元左右,同比增加15亿元,增长20%。

面对普洱茶的热销,云南众多的普洱茶厂家中,注重品牌建设并实施品牌战略的企业寥若星辰,很多企业因产品不愁卖而只会沾沾自喜。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多数普洱茶厂家关注更多的是产品的销路。有了销路,则可以很省心地去压茶饼。但是他们没有注意到,很多厂只是初级产品的加工厂,终端消费者与他的品牌无缘,于是由品牌这个无形资产产生的更大利润也与他无缘。

一些茶界专家指出,一般而言,时尚用品的营销总投入要占到整个企业运作成本的20%,而这20%的结果也许会增加200%的效益。但是云南营销普洱茶这一时尚产品的方式,除少数几家企业的做法可圈可点外,大多数企业的做法值得商榷。正如业界人士说的:云南普洱茶因为四流的营销,使一流的产品,配上二流的包装,只卖得三流的价格。

品牌营销,已是云南普洱茶的当务之急。

  尚需冷静观察

面对不断升温的普洱茶热,我们该如何对待?记者在翻阅了大量茶界提供的资料后,对众多专家的评述深有同感,那就是对普洱茶现象单纯地用好和坏来评价似乎都是不恰当的。

茶界专家认为,目前的普洱茶市场是有史以来势头最好的时期,对于茶叶市场种类的丰富、行业新鲜课题的探讨都非常有益。可以说,普洱茶热具有相当的必然性,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在普洱茶市场上存在的人为炒作的问题,必然会使普洱茶产业偏离市场发展的正常轨迹,出现危险的泡沫经济。

也有专家提出这样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目前的普洱茶消费存在一定误区,以“收藏”为口号的经营忽略了普洱茶作为消费品的最基本性质,造成普洱茶价格虚高、流通更多限制在茶商之间等问题,这必然导致普洱茶价格的上涨仅仅是表面的繁荣。

还有专家表示,对于普洱茶热,没有必要给它定性地下一个结论。对于一种现象,保持关注的态度就可以了。研究者和爱茶人应该多从积极的角度鼓励和扶植这个产业、这种文化。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