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老树茶的收购价格从原来的460元/公斤涨到1200元/公斤,但是有价无货,没有春茶产品出来,产销陷于停顿,目前零售价根本谈不上涨价。”云南六大茶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阮殿蓉向本报记者称。据其称,其该季基地茶产量减少了50%。“对于2007年时库存比较大的厂家而言,大旱是清库存的好机会,但是惨了茶农,很多人到了2月份采摘季节还颗粒无收。"
“由于大益之前已经建立万吨级的原料储备机制,对不同年份的原料都有充足的储备,以利产品开发,因此这次旱情对大益原料的压力并不算太大。而原料收购价上的影响,也在可承受的范围。反而,过去一年生产运营成本增加,以及CPI升幅对企业的影响却不容小觑。”邓增永称,“即便没有干旱导致毛茶收购价格提高,当前CPI指数走势也表明了企业在生产成本方面所面临的压力”。
对于提价,戎玉廷也显得比较谨慎:“虽然原料成本涨幅就摆在那里,但是毕竟压力是暂时的,目前还不太好对零售价定一个具体的提价幅度。本来干旱对茶的滋味更有好处,但该季春茶的质量是否如此,还有待观察。假如质量好,而产量又减少,提价是必然的规律。”
普洱难现2007年“炒茶疯狂”
近年普洱全行业减产,再遭遇大旱,再度减产,这对普洱茶行业是福,是祸?减产,提价,外界曾预言今年普洱炒风将再现。然而,云南的部分茶业人士对此说法并不认同。“今年不可能再出现像20007年那年大起大落的行情。目前市场上可流通的普洱,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受旱情影响而减量的当年新茶,另一部分是储存在流通环节的不同年份的陈茶。”邓增永认为,目前各个渠道中不同年份茶品储备还是比较大的,这个数目足以平衡今年因为旱情影响的早春茶减产。因此,2010年普洱的供应量还是能保持相对的平稳,严重供不应求的情况基本不会出现。
“像2007年的普洱炒风,再次发生在2010年的可能性很小。”邓增永称。“目前市场的需求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现在以品饮消费型需求占主导地位。由于普洱茶品质形成机制方面的生产特性,收藏型需求依然存在,但是只占小部分。”邓增永称,目前大益的产品结构中,以熟茶产量高过生茶产量,也正印证市场需求的结构变化。
“现阶段,物以稀为贵,普洱价格有所上升,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但是不太可能再次出现炒风。”戎玉廷指出,据其了解,现在市场上对普洱消费的多为喜茶、喝茶的自饮消费,从2008年开始,这股人群增长越来越大,上升的势头比2006-2007年投资、投机力量增长的速度还要大。
押注“普洱行情”风险大
“中国的茶业市场和其它市场一样,产品价格的回升,总会有一些人就热血沸腾起来了。”某大型茶业公司负责人洪明(化名)称。“去年下半年,普洱的消费市场就开始回暖了,加上减产带来的产品价格提升,令不少人相信普洱茶将重返提价的通道,不少非全年运营的中小茶企又苏醒了。更有传闻称,有普洱经销商开始押房囤货,似是押宝新一轮的‘普洱行情’。”洪明认为,这是对行业趋势的误判,对行业发展和企业投资的危害性都是巨大的。“普洱茶经过两年来的价格回调,价格已经上调了30%左右,但是要走上2007年的高位,预计还有几年的时间。”
“今年早春茶因旱欠收,对2007年普洱茶的库存是一次机遇,将会有一部分原来滞留的普洱茶可以借机‘解套’。”云南某茶业公司负责人曾如此分析。的确,2007年由于普洱产品价格的大幅跳水,从100-150元/公斤下跌至60-70元/公斤,导致一大批普洱生产企业关停。据云南省农业厅属下农业信息网统计,普洱茶的产量从2007年9万余吨下降到2008年的5.28万吨,而2009年更下降到4.5万吨。经过2007年行业疯狂的投机行情,有相当数量的普洱茶滞留在生产和流通环节。
但是,邓增永否认早春茶欠收会出现“开仓放茶”的局面。邓增永认为未来旱情对普洱茶全年生产影响的走势仍是乐观的。据气象部门的分析来看,进入5月,云南大部分地区会进入雨季。如果综合考虑今年夏茶和秋茶的产量,再加上对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对全年的普洱茶生产仍抱乐观态度。
数据
行业集中度走高有助市场价格稳定
“大企业对普洱茶整体市场价格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洪明称。据云南茶叶办的数据,目前云南茶企中产量在200吨以上的有160多家,而在2007年,云南的茶叶初制所有5200多家,加工企业多达1000多家;销售收入在1000万无形以上的有60多家(2008年时有52家),并诞生了大益、七彩云南庆沣祥、龙生、下关等四个销售收入过亿的一线龙头企业,不难看出,二三线企业在近两年发展较快,行业集中度也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