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物以稀为贵,普洱价格有所上升,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但是不太可能再次出现炒风。”戎玉廷指出,据其了解,现在市场上对普洱消费的多为喜茶、喝茶的自饮消费,从2008年开始,这股人群增长越来越大,上升的势头比2006-2007年投资、投机力量增长的速度还要大。
押注“普洱行情”风险大
“中国的茶业市场和其它市场一样,产品价格的回升,总会有一些人就热血沸腾起来了。”某大型茶业公司负责人洪明(化名)称。“去年下半年,普洱的消费市场就开始回暖了,加上减产带来的产品价格提升,令不少人相信普洱茶将重返提价的通道,不少非全年运营的中小茶企又苏醒了。更有传闻称,有普洱经销商开始押房囤货,似是押宝新一轮的‘普洱行情’。”洪明认为,这是对行业趋势的误判,对行业发展和企业投资的危害性都是巨大的。“普洱茶经过两年来的价格回调,价格已经上调了30%左右,但是要走上2007年的高位,预计还有几年的时间。”
“今年早春茶因旱欠收,对2007年普洱茶的库存是一次机遇,将会有一部分原来滞留的普洱茶可以借机‘解套’。”云南某茶业公司负责人曾如此分析。的确,2007年由于普洱产品价格的大幅跳水,从100-150元/公斤下跌至60-70元/公斤,导致一大批普洱生产企业关停。据云南省农业厅属下农业信息网统计,普洱茶的产量从2007年9万余吨下降到2008年的5.28万吨,而2009年更下降到4.5万吨。经过2007年行业疯狂的投机行情,有相当数量的普洱茶滞留在生产和流通环节。
但是,邓增永否认早春茶欠收会出现“开仓放茶”的局面。邓增永认为未来旱情对普洱茶全年生产影响的走势仍是乐观的。据气象部门的分析来看,进入5月,云南大部分地区会进入雨季。如果综合考虑今年夏茶和秋茶的产量,再加上对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对全年的普洱茶生产仍抱乐观态度。
数据
行业集中度走高有助市场价格稳定
“大企业对普洱茶整体市场价格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洪明称。据云南茶叶办的数据,目前云南茶企中产量在200吨以上的有160多家,而在2007年,云南的茶叶初制所有5200多家,加工企业多达1000多家;销售收入在1000万无形以上的有60多家(2008年时有52家),并诞生了大益、七彩云南庆沣祥、龙生、下关等四个销售收入过亿的一线龙头企业,不难看出,二三线企业在近两年发展较快,行业集中度也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