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时间到了改革开放后的第十三个年头。由于市场经济渐入轨道,体制也在发生悄悄的变化。李铁林所在的剧团同样遇到了市场经济的挑战。也许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那时,唐山市正要举办第三届城运会,不甘寂寞的李铁林突发奇想地居然在唐山静园公园内开设了一家音乐咖啡吧,这在当时的唐山是非常时尚、非常前卫的举措。每当夕阳西下,在幽静的“静园公园”内总能聆听到李铁林那飘逸悠扬的小提琴声,没想到所谓的音乐咖啡吧也能成为李铁林学艺和演奏的舞台。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城运会热一过,李铁林的音乐吧也就划上了惨淡经营的句号。过后,李铁林总觉得自已做生意似乎还缺点什么,所以他时不时拿起“三弦”来释放自己的情怀。有一次,他的一位画家好友突然光顾说:“啊呀铁林兄,现在外边都在时兴玩雅文化了,你应该出去走走看看,回来开个茶艺馆嘛!”听完朋友的话,李铁林似乎有点心动,但他外在表情依然没有显示出开茶艺馆的强烈欲望。
有一次他和这位画家好友去唐山一家古月茶艺馆喝茶,眼睛注视着茶艺员从选茶、择水、备器到冲泡品尝等一套演示娴熟优雅的动作,感受着极富文化品位的环境,侧耳聆听那优雅轻快且蕴含着高山流水韵味的古筝声……他耸耸肩,对刚刚认识的古月茶艺馆馆主胡智学说:“奇怪,品着‘观音’之韵,闻着茶香,我有一种感觉,好像回到了内心的去处”。是茶香雅韵与他耳熟能详的华夏音乐形成了共鸣?不是,他对茶文化几乎是一无所知,一窍不通,也许他对古筝艺术于自身艺人的音乐天赋相融的一刹那,他的心不由自主地由音乐开始融进了茶文化。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李铁林非常清楚,劳人草草,风尘仆仆,应该有个清静涤心的去处。
“是种茶缘吧!”大概是艺人最能通茶理的缘故,朋友如此对李铁林说了一句。知心朋友最了解他的内向性格,所以认为李铁林应该开一家茶艺馆。
“那就开个茶馆如何?”李铁林已经下定决心了。二位铁杆好友双手对掌一击时会心地笑将开来。也就是这一掌,催生出了在唐山颇有名气的“静园茶艺馆”,而且挥笔为“静园茶艺馆”题写这五个大字的人居然是末代皇帝溥仪之弟爱新觉罗溥佐。至今回想起来,李铁林十分感念他那位画家朋友带他去天津求字的经过。深谙艺德的李铁林更晓茶德与艺德的相通之处,他与人为善,诚实经营,凭他一股勤奋耐劳的劲儿,使茶馆的生意日益兴隆,客人常常爆满。也恰恰在这种氛围中,使李铁林清心涤滤,体悟出茶道中的平常心,正是他这颗经营中的平常心,使茶艺馆的“头回客”变成了“回头客”,又使“回头客”变成了“家常客”。他说,在茶艺馆经营中最能体现做人的哲理。在经营上虽然需要熬夜,但李铁林陶醉其中,其乐融融,心里尤感踏实和舒畅。二年后,李铁林又在唐山宾馆开出了第二家“静园茶艺馆”。朋友问他为何?李铁林由此道出了一番心语:“我虽然不懂茶,但我能感觉到。习茶之前是一种心态,习茶以后又是一种心态!”茶为何物?此时在李铁林看来不仅仅是解渴之物,而是与心灵对话的一个载体,是以一颗茶心坦然面对一切,诚如他对“三弦”的衷情,看来,李铁林铁定要与茶为伍。2004年11月,河北省第五届金秋茶会在唐山市举办,静园茶艺馆作为嘉宾指定参观场所,使李铁林一下子结识了许多省内外茶文化名流,最值得李铁林回味的有二件事情,一是和北京老舍茶馆尹智君总经理交流时学到了不少茶馆经营知识;二是云南茶人刘在“静园”泡茶过程中突然停电,黑暗中但见刘若无其事,遇暗不慌,泡茶不乱,在黑暗中心定如神有条不紊地完成整套泡茶动作,使在场的所有嘉宾赞叹不已,也使李铁林除了感动和折服之处,对茶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
现在的李铁林,和那些嗜茶者一样,在欣赏茶艺时一脸端庄,悠然神往,仿佛步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有时他也会自己点啜品尝一番,还经常虚心请教去聆听别人的声音。2003年初,唐山市成立了茶人自己的组织——唐山市茶文化学会。李铁林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能被推选为副会长。李铁林处事低调,从不张扬,更不愿抛头露面,他说他喜欢茶或找到了对茶的感觉并不等于自己懂茶,茶文化的内蕴非常深厚,至今自己仍是一知半解,所以他始终认为有愧于副会长一职。同人却不这么认为,非常认真地对他说:“没有比你便合适的人选了”。
李铁林不喜欢别人如何夸大他,他始终谦逊地认为:“我虽然开茶馆,但离真正懂茶距离真的很远很远,”所以他在经营茶馆的基础上,始终不忘弹拔着那把陪伴他半生的三弦。前不久,他又被戏曲票友们推选为唐山市戏曲票友协会会长,这不,刚和李铁林通了电话,他说这几天正紧锣密鼓地筹划戏曲票友们一场公益活动,票友们在台上唱,李铁林依然用那把三弦进行伴奏,没辙,看来他是要用三弦来弹拔出一曲动听的茶路之歌。
三弦,顾名思义是三根弦的弹拔乐器,茶入杯遇水则三起三落,寓意人生之起落,如果说,茶是人生,那么李铁林手中的那把三弦,也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