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说,在监狱里的20年,他不仅明白了许多道理,也学会谋生的本领,掌握了做衣服的缝纫好手艺。离开监狱后,他带着手艺回家乡开了间服装店,开始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最近二十年来,到西藏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看到门前来往车辆和人越来越多,益西觉得,现在大家都可以做生意、办企业。自己缺乏办企业的条件,为什么不办旅馆、搞旅游呢?于是,他将自家四间房子腾出来,办起了当地第一家旅馆,还与当地旅游部门联系,推介自己的牦牛旅馆。一来二去,很多旅客都住到他那里,旅馆规模很快由四间房扩大到二十间。
尽管今天牦牛旅馆没有抽水马桶、独立卫生间,客房里也没电视机,半夜 12点后还没电,但它很干净。您在院里可以看雪山与落日,晚上还能找到“皓月当头”、“天上的星星举手可摘”的感觉。牦牛旅馆成了帕羊镇最有名的旅馆,益西也成了当地的名人,后来还被推举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委员,并且已连任五届。
自从益西当上政协委员后,当地很多牧民都来找他,就当地草场建设、修桥修路等问题向他反映意见。益西也尽心尽力地将牧民们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给有关政府部门,并得到了解决和落实。对此,当地牧民们和益西都很高兴。
益西家里充满着浓郁的藏族风格,除藏式的柜子、茶几、卡垫外,房间里还挂着九世班禅和十世班禅的法像,还有中国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画像,当然,墙上挂的最多的,还是他一家人在西藏和内地旅游时拍的照片。益西的儿子是当地经贸局的公务员,两个孙子在内地山东省济南市西藏中学读书。老人希望他们能学到更多知识,将来回家乡服务。
“现在,我的旅馆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了,经营状况也不错。所以,总的说,我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虽然年事已高,但益西先生仍想把他的家产做大。当我们离开时,牦牛旅馆大院前又有一排新房子快要盖好了,为他下一步发展做好了准备。
刚才您听到的是一个昔日西藏头人的新生活,在今天节目在最后,我们带您到中国北方内蒙古大草原,讲一个世界第一高人——蒙古族牧民鲍喜顺的故事。
在当今社会,人长得高应该说是个优势,他(或她)可以选择很多别人无法企及的职业,比如打篮球,当模特,做空姐……而且,大多数女孩找对象时也希望小伙子能有一个伟岸的身躯。然而,有这样一个人,他却因为个子过高,一直没有得到姑娘的倾心,五十多岁了仍孑然一身;也因为长得太高,他曾隐居家中三十多年,不愿与外人见面。今年,他的身高得到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可,获得世界自然生长第一高人的称号,他的生活从此得到了改变。他,就是我们今天节目的主人公,身高2.361米的蒙古族牧民鲍喜顺。
出生在中国北方内蒙古大草原上一个牧民之家的鲍喜顺,15岁时突然开始疯长起来,20岁时就长到2.1米。但年轻的鲍喜顺并没有因为身材高大而高 兴,相反却处处感到不便:吃饭吃得多,穿衣用料子多,到哪里都没有他能住的床,出门老受到围观。
大意:那时候,我比别人高吧,天天地,别处来人瞅我,我就不乐意了。20来岁以后就更不乐意见外人了。身高特别让我有压力,别人都不那么长,我自己怎么就那么长了呢,那肯定是有病呗。
20多岁的时候,鲍喜顺也曾求医。检查的结果是,除了他的腿患有轻微的风湿性关节炎外,别的都正常。也正在这时候,鲍喜顺高大的身材引起了一位篮球教练员的注意,他邀请鲍喜顺参加篮球队。看到自己的身高能派上用场,鲍喜顺非常高兴,很快就投入了训练。遗憾的是,不论怎样努力,他的腿脚都不能适应篮球场上的激烈争夺。两年后,他不得不又回到家乡。
回家后的鲍喜顺就在草原上放牧。20多岁的小伙子已到了找对象的年龄,经人介绍,鲍喜顺先后见了邻村的几位姑娘。但看到鲍喜顺2米多的身材,看他一眼还得抬头仰视,姑娘们都表示不愿意。性格本来腼腆的鲍喜顺,这下子更自卑起来。他害怕别人像看动物一样看他,因此,很少出门。
兄妹5人中,鲍喜顺最小,最得家人疼爱。既然他不愿意出去干活,家人就让他在家管家务。但这样一来,鲍喜顺的性格就更加内向了。他的侄女鲍桂兰说:
“我记事的时候开始,我叔叔就这么高。他比别人个子高,就认为自己得病了,跟别人不一样,心理上压力挺大的,特内向,自卑感挺重的,不愿意见外人,一年几乎都不出门。”
鲍喜顺40岁那年,妈妈去世了。这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妈妈生前最疼他,因为他个子高,衣服和鞋都买不到,妈妈就亲手给他做衣服、做鞋。临终前,妈妈还为他赶制了几双棉鞋,留给他以后穿。
鲍喜顺本以为自己会在草原上沉寂地度过此生。但去年9月,一位商人偶尔听到他长得特高,就三番五次去他家里,请鲍喜顺去给他的火锅店作形象大使,那是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个城市赤峰市。刚开始,一家人都不同意鲍喜顺出去,怕他不适应外面的生活。但鲍喜顺思考再三,决定去外面看看。
没想到,鲍喜顺一来,原本冷清的火锅店,在几天内一下子红火了起来了,人们都抢着去店里吃饭,就为一睹巨人风采。想起当时的情景,鲍喜顺乐了:
大意:楼上楼下,在过道上,我上午溜达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下午溜达一个小时,来的人多了,去吃饭的人不就多嘛。天天那个桌都是满着的。
就这样,原本默默无闻的鲍喜顺,走进了热闹的都市,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人。第一次,他穿上了定制的新皮鞋;第一次,他住进了不用弯腰就能自如进出的属于自己的房间;第一次,他坐上了飞机,到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游玩。
我们现在看到的鲍喜顺,很开朗,虽然汉语说得不好,但很爱说。高大的他盘腿坐在特大号的大床上,一边吸着烟一边和我们说着话,脸上始终挂着朴实、温和的笑。他的亲戚秀成先生告诉我们,现在的鲍喜顺不仅见识多了,性格也变了:
“他原来特内向,现在不了,他非常愿意交朋友,过年在家呆个十天半个月的,就呆不住了,一会儿想要上哪儿逛逛去,(一会儿想)打打扑克。 ”
去年年底,在媒体的帮助下,鲍喜顺决定申报世界自然生长第一高人吉尼斯世界纪录。今年7月,在对鲍喜顺的身高和身体状况进行了认真检查后,吉尼斯世界纪录总部认为鲍喜顺身体健康,授予他世界自然生长第一高人证书。
现在的鲍喜顺,经常穿着特大号的蓝色蒙古袍,去各地参加公益宣传活动。不仅如此,他还应邀到国外参加一些文化交流活动。在外时间久了,鲍喜顺也很想念家人,尤其是93岁的老父亲。他说,最近,他在家乡建起了特大号的房子,老父亲及一些兄弟已住进去了,他希望自己也能经常回去,跟家人一起享受那个期待已久的大房子。另外,他还想为家乡做点事。
大意:咱们那块儿吧,路不好走,尽是砂石路,我想给我们家乡那做点好事,修条柏油路,让后代人念念吧,有个大个子给我们做过好事;另外,现在有的年轻人家境不富余,但成绩好,我想给他们帮助,让他们多念点书。
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收听,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