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惠荣的另一大胆尝试是采用大棚技术栽培茶叶,并获得重大成功。1999年,在中国茶叶研究所、市农业局和乡农科站的帮助下,他大胆地搞起了大棚茶叶的科学栽培试验的生产实践,因大棚具有独特保温效果和优势,使大棚茶叶效益比露天茶叶的效益翻2—3番。中央电视台《金土地》栏目曾于当年对他的大棚茶叶生产技术作了专题采访报道,《农民日报》也对该技术作了特别报道,从而为全国茶农提供了增收致富的好经验。在大棚茶叶生产技术基础上,他继续探索提升茶叶生产科技水平的有效方法。2001年,余惠荣自筹资金7万余元,一改过去的毛竹大棚为钢架大棚,改造面积达17亩,为大棚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创造了条件。
在茶树良种繁育生产中,他又成了我市第一个育苗大户。在引进良种茶树的同时,他凭借自身的聪明智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走上了育苗的道路,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繁育茶苗经验,成效显著。目前已有良种苗圃43亩,可出圃茶苗500多万株,品种已从过去单一的龙井43号发展到乌牛早、白茶,龙井长叶、九曲783、中茶108、中茶102、中茶101等十个品种之多,每年茶苗畅销全国各地,他的苗圃成了中国茶叶研究所的育苗基地,成为我市乃至我省有名的茶树良种育苗大户,极大地促进了我市茶树良种的推广速度。
在抓好种植生产的同时,他又敢为人先,积极念好茶叶营销之经。他于2000年开始投入资金数万元自创茶叶品牌“春绿雀舌”,通过严把质量关等科学经营管理手段,使自己的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并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一改过去找门路销售为顾客的上门求购,经营形势十分喜人。2003年销茶叶600公斤,销售额达20多万元。
自己富了不忘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余惠荣平时热心向群众传播科技知识,普及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积极发挥茶叶科技示范推广的带头作用。他多次到其他茶农生产基地,亲自操作演示种茶、嫁接、除虫、采摘等育茶全过程,帮他们逐个解决技术上的难题。在季节性病虫害时期,余惠荣凭多年的种茶经验,提前发出警示,好让其他茶农预先做好防范准备。在育茶空暇时期,组织举办多次小型的学习交流会,向每户每家传播种茶成功经验。至2003年底,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发展良种茶园达1000多亩,发展大棚茶园达216亩,良种茶苗圃达115亩,出圃1853万株。带动了全村大多数茶农走上了发展茶叶生产的致富路,使该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茶叶专业村,成为我市最大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2003年被列入杭州市都市农业茶叶示范园区,并通过验收。同时还带动了其他乡镇、村及周围县市发展茶叶生产的积极性,2003年到下唐村参观、考察的人员达6批210多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辛勤的付出,换来的是累累硕果。余惠荣从1997年起,曾相继被评为富阳市首批农村科技示范户、浙江省青年星火带头人、杭州市青年星火带头人、省级科技示范户、富阳市优秀青年、富阳市十佳青年农民。在成绩面前,他从不满足,仍然一如既往的奋斗着,他计划再开发良种茶园50亩(2003年底已动工整地),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准备向“环保绿色茶叶”这一高科技领域进军,从而为我市的茶叶生产发展再创辉煌,为其他茶农起好领头示范作用,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他坚信在各级政府和技术部门的关心下,他的愿望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