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花艺茶道修身养性
下一主题:茶道和人道
《居士传》记述参禅者唐代诗人王维:“斋中无所有,惟药铛、茶臼、经案、绳床而已。”中古时的隐士,采药、饮茶,对于他们来讲,是为了修身养性和参禅悟道。最初茶之所以成为茶,可能与药不无关系。相传神农氏尝百草而遇百毒,得茶而解之。茶可以解毒,这是民间一直流传的说法,这方面我还没有体验,但是茶可以消食、可以消除油腻,我却有着深刻的体会。可以想象,对于一个参禅者来说,首先要使自己的身体处于寡欲、淡泊的状态,心才能如墙壁一般,空空然进入“壁观”状态,了悟尘世。而茶恰恰就是能使身体变得清爽、安静的较佳饮品,不仅如此,品茶过程的细节、至清之水、茶具都变成了怀有不同文化背景者的一种文化象征,饮茶者因此变得心身俱爽。杜牧《题禅院》一诗说:“今日鬃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茶烟在杜牧眼里也是可以寄寓某种意味或者进行观赏的一道自然式的风景。在这种意义上,一旦某种现象或某种物质具有了象征的童味,那么意识中的这种物质或现象就进入了艺术或哲学的层次。当强调饮茶的艺术化的一面时,就叫它“茶艺”,当强调饮茶的哲学化的一面时,就叫它“茶道”。因此饮茶悟道和饮茶论道就成了掸家和儒家的家常饮事了。饮茶的过程也就成为一种茶文化了。中国文人就是在这样淡淡的忧郁中,消化着他们的希望与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