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鼎投资刘晓人
发布时间 2010-04-07 浏览 23368 次
兴行业联系起来———一身丝绸中式服装,递上的名片是繁体字印刷的,上面不仅写了他的名字,还写了他的“字”、“号”和喜好……后来才发现,这些和他的另一个身份非常吻合———他也做工艺品和茶生意,而且做了二十多年。

因为家里困难,刘晓人17岁就接了父亲的班到德清的供销社上班。到年底的时候,供销社还差600元就能达到盈利点。从未做过生意的刘晓人自告奋勇要完成任务。他回了趟老家昌化,倒了3车木料,果然赚了不少。“先是为供销社做,后来自己有点钱了,就开始自己做。”有时候不得不感叹魄力这种东西真的是天生的。

正是经历了白手起家的辛苦,刘晓人也特别希望可以帮助创业的人。“其实,十几年前我就做过类似的事情,只是不知道这就叫风险投资。比如说,朋友开饭店缺钱,我就先借个20万元。当然,那时候做的事情风险比较大,因为不像现在由专门的团队对项目做审核和评估。”

拒绝保守

刘晓人在传统行业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在圈子里已经小有名气;相对而言,他目前花大部分精力打理的红鼎风险大多了。为什么把好好的生意交给家人打理,而一头扎进这个“风险”行业呢?

刘晓人向我阐述了他独特的风险理论。“其实,以前创业风险更大,因为大环境没有现在好。从这种角度来讲,现在的人创业,风险已经比我们那个时候降低了。说到风险,坐飞机也有风险的,就看你怎么看了。现在我做风投,就是看中了一个机会,这和别人的炒房、炒煤是一样的。”

“呆滞保守不是我们这种人的性格。”看上去黑黑瘦瘦的刘晓人,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中气格外足。想想也对,无论是当年的创业,到后来的做工艺品,经营茶文化,何尝不是走在很多人的前面。

执着完美

采访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刘晓人接到了一个短消息。“壶已毁,交代的事情已经做好。”

难道刘晓人的业务还包括“毁壶”吗?一问之下,才知道,刘晓人订做了一批紫砂壶,可对方做的壶在有些细节上不能达到他的要求。“一万来元的钱我照付,但那批壶必须全部砸掉。”这条短消息就是负责这件事情的弟弟发给他的。“你平时做生意,都这么不计成本的吗?”对于我这个问题,刘晓人表示,对于他自己这种过于追求完美的性格,其实也有些无奈。“我的要求有时候真的太过于细了,太追求完美了。比如在家里的时候,如果我的杯子被人稍稍动过,我都会不舒服。”

酷爱看书

临走的时候,刘晓人一定要我推荐三本好书,说这是他的惯例。“你们都是比较前沿的人,了解的新资讯比较多。”

刘晓人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从17岁至今,他几乎每天都坚持看上两个钟头的书。无论是采访他的记者、EMBA的老师,还是身边的朋友,都会受邀推荐书籍。“不用多,三本就可以了。”

关于书,他有太多的东西可以讲。“一本好书,我能看三遍。《基业常青》这本书,我就看了三遍,每次看的感觉都不一样。写这本书的作者叫詹姆斯科林斯,他的书都很不错。我有台湾的朋友,他们也会给我寄书。前段时间很火的《蓝海战略》,我早就看过了,就是台湾的朋友寄给我的,不过书名不一样,叫《发现紫牛》……”

面对这样一个爱书之人,我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再开书单。现在市面上比较流行、口碑比较好的管理书,他不是买了,就是已经看过了。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