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茶场女老板的创业史
发布时间 2010-04-21 浏览 25128 次
和老店的一样正宗。为保证质量,班丰群又在百色设置养殖基地和田三七原料基地,原料都是同一个地方来,以保证做到每道三七鸡的味道都是一样的。

银荔食府带给她丰厚的回报,安排上百人就业,每年为国家纳税几十万元。

做茶场,用实际行动回报父老乡亲

班丰群没有太多的文化,但由于生在农村,性格淳朴,她总是强调“敬业不忘本”,“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她常常想到的就是这句话。

乐业县花坪镇是她的家乡,地处桂西北山区,海拔在1200米以上,年气温在13度左右,发展有机茶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优势世世代代都没有能够利用起来,班丰群每次回到家乡看到乡亲们依然贫穷,常常为小孩的几个学费而发愁,生活更是没有什么改变,她的心情都很沉重。她就想,作为一个成功的老板,能不能为大伙儿做点什么?她不愿安图享受,要用实际行动帮助父老乡亲改变贫穷的现状。

有了想法就行动了,她决定把在城里的食府交给弟弟打理,把这些年赚到的钱和食府每月赚到的利润全部带回家乡。她先后投入了近两千万元,从2003年开始在她的家乡乐业县花坪镇烟棚村一带先后承包下了2.6万亩荒山,承包期50年,用于种植茶叶,并成立了乐业县大石围天坑生态有机茶场,亲自担任总经理。

之后她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有机茶场的建设中,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投入、分户核算的办法,由她承担投入资金、技术、管理和销路,由农户投入劳动力的办法进行合作。她宁肯亏了自己,也不能亏了乡亲们,失信于乡亲们,所有的风险由她承担,乡亲们的生产没有任何风险。如果一旦失败,她倾家荡产也难以抵赔损失。

在这种风险面前,班丰群又一次面临着选择,然而放弃不是她做事的性格。为了茶叶的开发与研究,她走访考察了全国几十家农科院所,请教过上百个专家、教授和学者,北上北京,南下福建,考察成功茶叶企业的经验。又先后请到了几十名茶叶方面的专家到茶园做现场指导,为农民解决了在创业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今年首期开发的400亩茶叶基地已可以采收。由于她选择的茶种是新品种,在种植方面引进了先进技术,全部按照无公害食品茶叶的生产技术规程、加工技术规程、茶叶产地环境条件进行规范操作,产出的茶叶无农药残留,达到国际有机茶的标准,再加上加工方面,建设了现代化标准厂房,配备了精制流水线,保证了产品品质,出品的茶叶味道很香,口感很好,供不应求。初次尝试,使乡亲们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

到目前,该茶场利用现代科技的种植方法及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已经解决了当地10多个村子万余农民的就业问题,下一步她要以种植茶叶为突破口,同时带动畜牧养殖业及旅游开发,推进全镇产业结构调整,迅速带动起家乡农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在班丰群的行为中全部体现出来。

谈自己的创业和经营,班丰群一直显得平和平静。采访快结束时,她拿出一叠照片给笔者看,那是她小儿子的照片,作为母亲,她没有更多的时间陪陪儿子,做做亲子游戏,这些合乎常理的要求对她而言,却都变成了一种奢望。因为她最大的心愿还是离不开她所奋斗着的事业,她的后半生要让她的家乡茶叶成为一个著名的品牌,她还要借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良好契机,使家乡有机茶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谈到这里,她笑得由衷的灿烂。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