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中旬,新的化肥关税政策一年内第四次出台,要求“2008年4月20日至9月30日国内用肥的季节内,对所有贸易形式、地区、企业出口的所有化肥及部分化肥原料在现有出口税率基础上,加征100%特别关税。”记得以往都是“暂定关税”,而这一次是“特别关税”。特别关税的征收什么意思啊,以尿素为例说说,1500元/吨的出口价格,征收特别出口关税2025元/吨,也就是说3525元/吨谈离岸;1800元/吨的出口价格,征收特别出口关税2430元/吨,也就是说4230元/吨谈离岸;2000元/吨的出口价格,征收特别出口关税2700元/吨,也就是说4700元/吨谈离岸。翻阅了一些2008年4月中旬的资料,看到其时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山西很多厂家出厂价格都调到了2150元/吨以上;当时江苏苏南的一些车站,第一到站2300—2350元/吨走货非常抢手,江苏苏中很多地区零批价都在2400—2470元/吨;而3月底我国尿素出口的平均离岸价也在400美元/吨以上,折算成出厂价都超过了2150元/吨,回头看看,当时国家如果不出台新的关税政策,局面确实难以控制啊!尽管当时无法理解、怨声载道、冷嘲热讽者居多。于是乎,出口的大门被严密封堵,陡成杯具(悲剧),国内市场恐慌立现,当时竞相降价的凶狠与猛烈,至今想来仍然胆战心惊,心有余悸。
2009年4月底,山东、河南不少厂家的出厂价格已从高端的1900元/吨,跌到1800元/吨,并迅速跌破千八大关,仍然有很多人嘴硬地表示,尿素不会跳水,只是在做俯卧撑,而这些都是仅仅一个礼拜的时间。当然,从1750元/吨涨到1900元/吨,也是仅仅一个礼拜的时间。后来的你来我往中,生产商开始“躲猫猫”,经销商开始“躲猫猫”,生产商和经销商互相“躲猫猫”。就在这种乐此不疲、心照不宣的“躲猫猫”活动中,尿素市场终没能落个善终,在五月中旬的用肥旺季,很多地方的大中型经销商,疯狂杀价,甲报1850元/吨;乙马上1800元/吨;丙不甘示弱,1760元/吨;丁马上1720元/吨……在这种血淋淋的疯狂杀戮中,人们看不见可观的成交量,只见刀光剑影、血肉模糊……各方有识之士奔走相告、大声疾呼——“有一种爱叫守住”。
现在又到五月份了,给人的良好感觉,尿素市场已基本稳定,特别是小长假期间,几个交易日的小幅反弹,有人心态已经从容、喜悦得多。当然,一些乐观者马上就强烈预期“红五月”,我们觉得过分乐观得早了些,尽管天气转暖,用肥增加,可是到货甚至集中到货的压力,将使市场销售的压力与日俱增。预期中的红五月,稳定就好,不会轰轰烈烈地粉墨登场,我们有一定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