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刘贞亮提出的茶有“十德”,是唐代茶道精神的精华和主体。庄晚芳先生于1991年在《茶叶》三期上建议宣传“廉、美、和、敬”茶德四字守则,既“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成处世、敬爱为人“。1993年9月下旬,法门寺唐代茶文化学术座谈会上,提出了“为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重视我们伟大祖国和民族的汉唐雄风”建议“在法门寺博物馆按历史原貌再现唐代皇宫茶道的盛况,使我们领略大唐盛世最高层次的茶文化及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凝聚力,推进四化建设,推进世界和平”,会议认为“和”“敬”精神是中国茶德的基调与精华。“客来敬茶”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礼仪,它显示了中华民族纯朴、谦和的品德。
以茶代酒始于两普南北时期,其本意是以茶养廉,对付奢靡之风,而从法门寺出土的鎏金茶器,秘色瓷及当时比金子贵重的琉璃器本身来分析,实在很豪华在继承发扬古代茶文化。过程中,宜取其精华齐其糟粕,为当今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因此中国茶德应提倡“廉”反腐倡廉。
刘贞亮《茶叶十德》中提及“以茶散郁,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养身体”。《神农食经》云:“苦茶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东汉华佗《食论》云:“苦茶久食,可以益思”。南北朝陶弘景《杂录》“茗之味苦,微寒无毒,治瘘、有效,利小便,去痰提神,助消化”。陆羽《茶精》有更详细记载,指出“与醒醐,甘露抗衡也”。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饮茶的保健作用可以归纳为:兴奋提神、利尿止痢、坚齿防龋、去腻健骨、抗衰明目、消炎解毒、降低血脂、降低血糖、抑癌抗癌十大功能。有人认为“茶叶是21世纪的健康饮料”,因此应大力宣传饮茶健身,“健”既身心健康,情绪稳定,经历旺盛,身体健康,愿人们通过饮茶健康长寿,这也是当代中国茶德所倡导的。
日本的茶道精神是“和敬清寂”。韩国的茶道精神是“和敬俭真”法门寺复兴茶道,其茶道精神,及中国茶德,既要继承发扬中华茶文化优良传统,又要服务于当前两个文明建设。笔者认为应是“和敬廉健”,即:“以和为贵,和气待人;客来敬茶,敬爱为人;廉洁奉公,反腐倡廉;身心保健,健康长寿。”
3复兴茶道,推广茶食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早在先秦时期“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食,炙三戈五卵茗菜耳”《晏子春秋》。很久以来,我民间一直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可见茶庄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一方面由于洋饮料的输入,国饮茶叶受到冲击;另一方面,茶的营养保健作用,在环境污染的今天,饮茶养生,以茶益寿,以逐步被人们认识,茶在中国仍至世界人民生活中的地位还在逐步提高。因此,我们要在复兴茶道的同时,宣传饮茶、吃茶的好处,大力推广茶食,不仅以茶为饮,还要以茶为药,以茶入肴,以茶入点,以茶入食。
(1)饮茶 除进一步开发名优茶,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吃好茶的传统习惯外,大力开发以茶为基质的饮料,如:茶汽水、茶汽酒、乌龙茶酒、茶可乐、康乐茶、富硒奶茶、绞股兰茶、薄荷茶、杜仲茶、金银花茶、各种速容茶等。
(2)茶肴 茶叶入菜,古已有之,且世界闻名,如杭州龙井、虾仁、广州的乌龙香茶鸡、福建的乌龙鱼片汤、上海的五香茶叶蛋、安徽的的干茶,还有龙井蛤蜊汤、黄金桂酿鲫鱼、茶香鲫鱼、坪上炒茶猪肉丸、贡芽豆腐羹、龙井汆鸡丝、樟茶鸡子、五香熏鱼、绿茶番茄汤、陕西紫阳县的紫阳毛尖炒瘦肉等。上述茶肴均可在旅游饭店内作为高档食品,共有人品尝、享用。
(3)茶食 我国民间有茶粥、茶面条、茶饼、茶糖、茶饮料、茶淇淋等。四川有句俗话:“好吃不过茶泡饭,好看不过素打扮”。茶食可以使人们解油腻,改口味,提高食欲,少年益智,青年健美,老年健康。
最后,让我以中国土畜产进出口公司顾问黄国光先生为《华茶大观》的题词作为文本的结束语:“经科学分析,查富有营养价值和医药保健作用。饮茶是人们生活中一种艺术享受,令人心旷神怡,增添无限乐趣,祝愿天下饮茶人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