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茶炒制时间长,仅干燥工序就需5小时以上,为缩短炒制时间,嵊州市石璜、雅璜等地,总结出温高、火匀、时短、少盖的匀火炒法。即小锅、对锅、大锅温度均较高,且温差较小,炒干时间缩短。这种制法产品外型圆紧结实,色泽绿翠,汤清香高,叶底明亮。但这一炒制方法适用于高山茶区或土质肥沃茶区叶质肥壮的鲜叶,是提高这种茶叶品质的好方法;如是叶质瘦薄的鲜叶,则往往叶片水分蒸发过快,颗粒松散,不能适应,所以应该因茶制宜采用此法。
此外,70年末期起,新昌县利用小水电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推行“电热制茶”,节约燃料,改善厂区环境条件,且温度易控,茶叶质量提高。
烘青:烘青是绿茶类的一种条形茶。70年代中期前,绍兴生产烘青不多,1979年诸暨由红茶转产烘青,产量增多,遂成为我市的主要茶叶产品这一。80年代中后期,年产烘青最高达7600吨,90年代后产量减少。烘青精制后称茶坯,多用于窨制花茶。烘青茶以条索细紧、匀直、芽锋显露,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高,滋味醇或醇和,汤色浅黄清澈,叶底黄绿明亮为好。烘青的制造工艺同其它绿茶一样,也是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只是干燥方法有所区别,用烘而不能用炒,故称烘青。
杀青和揉捻的方法类似于珠茶初制。但杀青工序抛炒要多一些,闷炒要少一些,要比制珠茶时杀得老一些,即杀青叶含水量较珠茶杀青叶低一些。
揉捻同珠茶也有不同之处。一是时间长,二是加压重。揉捻加压严格掌握“轻、重、轻”的原则,开始不加压,到叶子初步卷曲成条,叶汁部分揉出时加压,由轻到重,由重到轻,交替进行。加压过早,往往造成干茶条索松、扁、碎。嫩叶要轻揉,时间要短些,老叶加压要重一些,时间可揉得长些。较老叶子不易揉捻成条,要分二次揉捻,中间解块分筛,筛面叶复揉。
烘干:分毛火和足火,中间要摊凉。一般应用 手拉百叶式烘干机,毛火、足火均在这种烘干机中进行。烘干机分为几层,每层均可摊叶,鼓风机将热风送到烘干机,操作人员先在上层均匀撒放茶叶隔一定时间自下而上拉动手柄一次,使上层茶叶循序落入下层,以稍感触手为毛火适度。再摊凉使茶叶回软,叶内水分重淅分布,有利于进一步干燥;足火时,降低进风温度,但撒放的茶叶可厚一些,按照毛火时的方法,烘至干度符合要求,即完成烘青加工。
眉茶:眉茶也是我国的主要外销茶,因外形象眉毛,故称眉茶,初制产品称长炒青。长炒青不是绍兴市 的主要茶类,产量一直不多,80年末90年代初,我市长炒青生产较多,年产约1500吨左右,成品经上海公司出口国外。长炒青的制作,亦是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其品质以外形条索细紧,色泽绿翠,内质清香味醇,汤色嫩绿明亮为佳。
制炒青时,杀青和揉捻所用的机械,主要掌握的要点及方法都同制作烘青一样。不同的是干 燥过程。
长炒青的干燥过程分为二青、三青和辉锅三个环节。
二青一般用烘干机烘,方法同制烘青时一样,但时间较短,程度较轻,烘到叶子手捏不粘,稍感触手,而叶子尚软,仍可成团,松手后会弹散即可。
三青是做形定形的重要环节,使用锅式炒干机炒,炒到叶子有小部分发硬,但不会断碎,而有触手感觉,尚有弹散力时即进行辉炒。
辉炒是用圆筒式或瓶式炒干机滚干,进一步紧条和除去水分,并提高香气。在具体操作上,一是叶量宜多,滚筒内叶子要放满,到炒时有少量叶子滚出为度。二是温度不能太高,刚开始炒时温度可稍高,此后要降低温度,否则来不及炒紧条索,茶叶就干燥了,达不到条索紧结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