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情洒广元
从此,白堃元研究员有了两个家,一个在西子湖边,一个在巴山蜀水之间;有了两个身份,一个是茶叶研究院的研究员,另一个石广元政府技术顾问。每年,他在杭州和四川广元只见穿梭来往,在广元工作的时间每年多达到两三月。
广元的日子是清苦的,一个人住农业局招待所,吃食堂,自己动手洗衣服。广元的日子也是充实的,爬山准备资料,讲课做辅导员,忙的不亦乐乎。
在当地,白堃元研究院主要和两个阶层打交道,一个是政府官员,一个是基层茶农。在政府官员当中,他主要做宣传动作,给广元的四套班子作报告,给乡镇长谈思路,讲为什么要发展茶叶生产,如何发展茶叶生产。在他的推动下,广元各地纷纷成立了茶叶生产领导小组,出台了种种鼓励茶叶生产的政策措施。在基层茶农当中,他办辅导班开讲座,讲授如何种茶、如何加工、如何包装。台上讲完,又到台下手把手辅导。茶厂往往地处高山,为了方便茶农听课,他常常把课堂搬到山顶。
向阳茶场位于青川县境内,山高坡陡,道路险峻。一天,白堃元研究员前去上课,大雨不止,面包车在泥巴中打滑 ,只得停在山腰。人们劝他换个时间上山,但他得知茶农都已经等着上课,就执着要冒雨步行上山。无奈茶场只能调来推土机作牵引。推土机在前隆隆作响,拉着白堃元研究员乘坐的车子往课堂赶 。半小时后,达到山顶,司机一检查、好险 ,牵引用的钢索差一点就要崩断。
培训班终于按时开课。课堂内外一切都是因陋就简,课桌、黑板、板凳是拼拼凑凑,水蕨则是实际个人打同蒲,刚刚合上眼 ,兴奋莫名的老鼠从脸上迅速掠过 。
为期半个月的培训结束了,为了确保白堃元研究员安全的,晴川调来全县最好的车子,接他下山。
7年对口帮扶,白堃元研究员工作上、生活上碰到困难和危险何止十次、百次,他付出的心血、作出的贡献又如何能用文字描述得了?
7年,在岁月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间,但是,在人们短暂的生命周期中,确实漫长的7个春、夏、秋、冬。2000年,白堃元研究员到了退休的年龄,本可以将 接力棒交给下一任同志,但他没有任何犹豫,易燃决定跑完全程。
在茶科所幽静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这位广元孩子们尊称为“白爷爷”的白堃元研究员:淡泊、清雅、沉静 。让人很自然的联想到:这是一颗南方的嘉木。也许是一辈子与茶叶打交道的缘故,在他身上,每个细胞都散发出茶的清香。
(三 ) 硕果累累
7年的辛勤耕耘,呕心沥血,换来的是广元市 茶叶生产面貌的巨大改变。从前,广元尽管生产茶叶,但是,广元的干部很少喝茶,他们的办公室桌上很难见到茶杯。如今,广元干部习惯的喝茶,而且外出办事,总是不忘带上包装精美的广元名茶。1998年起广元茶叶在全国行评比中连年得奖。2003年, 两年一届的“中茶杯”名优茶评选揭晓,广元市独得四个一等奖,占四川省 一等奖的三分之一,其中白堃元研究员重点指导的青川县独得三个一等奖。消息传来,光源的来百姓街谈巷议,奔走相告。
科学的茶园管理,先进的采摘加工技术,精美的包装设计,大大提高广元茶叶的品质和知名度,也大大抬高广元茶叶的价格。恢复发展前,广元茶叶的亩产不到10斤,每公斤价格10余元。如今,高产茶园已比比皆是,普通机制绿茶的价格达到每公斤50元,名优茶则达到每公斤300~500元,及品名优茶的价格则到达每公斤3000余元。
市场经济无形之手指挥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兄弟纷纷粉退耕还茶。如今,广元的茶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3万亩,参量800吨,产值8000万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3~10倍。特别是青川县,种植面积从1.9万亩迅速增加到10万亩,仅2003年即发展新茶园4.5万亩,产值则从300万元提高到3000万元,一举成为四川的重点产茶县。该县仙雾茶场,共有茶园310亩,当时茶质仅8万元,经白堃元研究员亲手妇辅导,2003年茶之以达到80 万元。茶场周围村民因采茶等每人增收200余元。向阳茶场年产值则从当初的2.5万元增加到60余万元,茶叶产值了20多倍 。
“以名优茶带动了大宗茶生产”的发展战略在茶科所的鼎力支持下,在白堃元研究院的不辞辛苦的努力下,终于结出了丰硕 的果实,他本人也连续获得了“浙江省对口帮扶先进个人”等多项殊荣。
广元的茶叶恢复发展了,但是,新的问题又接蝩而至;茶叶的销售怎么办?如何开拓新的市场?茶叶品牌到底应该如何建设?面对着一个个崭新的课题,白堃元研究员又开始忙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