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普洱茶销售日益看好的局势,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茶学系茶叶专业的董国艳,根据茶叶原料采集地,开发出了“茶山篇”和“民族篇”,把各民族的文化底蕴融入到茶叶生产中。她说,“茶山篇”中的攸乐山、南糯山、布朗山、易武山,由于受原料的限制,茶叶价格始终居高不下;“民族篇”中的布朗族———有机生态饼、傣族———女儿贡饼、哈尼族———高山云雾饼、基诺族———龙帕乔木饼,由于选料上乘,工艺精湛,产品打入市场就深受马来西亚等国外客商的喜爱。
为严把茶叶产品质量关,董国艳对原料的采购要求极为严格。每年春茶上市之际,她都要跑遍南糯山、布朗山、易武、象明等茶山,然后确定收购原料产地。客商把茶叶原料送来后,她还要亲自“开汤审评”,对茶叶的香气、滋味、汤色等进行检验,以确保茶叶原料质量,达到商家订货按样验收的要求。
董国艳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国家政策好,取消了农业特产税,使企业的发展有了更大的空间。现在茶厂每年向勐养农场上缴20万元的承包金,企业固定资产已达百万元。
在茶叶生产车间,一名40余岁的男子正在埋头包装成品茶。董国艳介绍说,他是茶厂的老工人,因为聋哑,一直在厂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今天是星期六,厂里放假,因他家经济条件不好,所以厂里安排他加班,以增加他的经济收入。去年他的女儿考取了云南理工大学,茶厂负责人还到他家进行了慰问。现在厂里的3位聋哑人和一位癫痫患者都得到了这种优待。厂里为了解决这些困难职工的实际困难,想办法多安排一些工作,让他们多挣点加班费以贴补家用。现在厂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只要是厂里的工人生病或有什么困难,茶厂负责人都会主动上门看望并及时进行慰问。
据了解,董国艳在接手勐养茶厂时,不仅留下了原有的10余名工人,同时还招聘了近30个下岗和无业人员到茶厂就业。
如今的勐养茶厂生产已走上正轨,企业发展得红红火火。成竹在胸的董国艳向我们描绘着未来的发展蓝图:今年茶厂将在做好压制茶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的需求,开发以发酵茶为主的生产线。同时打响“象树”品牌,以拓展更大的生存空间。
面对着明年7月1日茶叶市场准入制的实施,董国艳信心十足。看着蓄势待发的企业,我们默默祝愿董国艳与勐养茶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