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台商李瑞河畅谈大陆创
下一主题:只用手写名片的吴裕泰
“但现在真正得到推广的成果,很多都是老一辈留下来的。老一辈科学工作者的敬业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杨亚军说。
茶产业的“助推器”
“哪里有茶叶,哪里就有茶叶研究所科研人员留下的足迹!”这样的评价虽然略显夸张,却是杨亚军和他的同事们这么多年来为中国茶产业发展四处奔波的生动写照。
杨亚军坚持科研必须为生产服务,“一个品种好不好,只有到田里去才知道”,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生产示范、采取“科研单位加农户”的方式建立繁育基地、改进繁殖方法、进行配套服务……杨亚军的推广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仅他主持完成的“茶树新品种龙井43的推广与效应”项目,到1996年推广龙井43就达到3万余亩,新增纯收益超过3亿元,被专家誉为“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科技兴茶的成功范例”。
随着杨亚军在茶界影响力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邀请越来越多。杨亚军却始终清淡如茶、浓烈似火地一贯坚持这样的原则:“为企业宣传效应的,不去;为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必去。”因为在杨亚军的心里始终有这样一个信念:“一个茶叶科技工作者是不能仅仅以盈利为宗旨的,因为他身后联系着的是中国1800多万的茶园、8000多万的茶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