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008年,经过多方考察和科研攻关,公司先后从福建引进适宜樟村坪镇实际生长环境的国家级良种茶树。同时,镇政府按照水田800元/亩、旱田600元/亩的标准进行补助,并承诺在种植乌龙茶的第4年,若种茶经济效益达不到1000元/亩,按1000元/亩的标准补齐,多项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发展茶产业的积极性。
樟村坪镇大力发展乌龙茶的举措,得到省、市、区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乌龙茶基地得到了中国农科院质量认证中心有机茶生产销售证书,公司被列为湖北省重点开发有机乌龙茶三家公司之一,还获得了“宜昌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 “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降低了茶农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茶农黄祥华,5月30日请10多个人摘了4个小时茶叶,卖了12064元,创造了茶叶鲜叶经济效益的新神话。
谭昌林说,在运作模式上,公司采用“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模式,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扶持下,以发展“茶农员工”为基本理念,为广大茶农搞好茶叶发展规划、品种选定、建园设计和栽培技术服务,做到了面积、茶苗、资金、技术、肥料“五落实”;通过转变思想,算账对比,增强农户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信心和决心,并在此基础上适时兴建配套茶叶加工厂,不断拓宽销售网络,所有基地均与广大茶农直接联系,倡导规范化有机茶园建设。坚持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降低了茶农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
5月28日,记者采访了正在桃河坪村乌龙茶园帮亲戚采茶的茶农徐金莲。她对记者说,她家前天请15个人摘了两个小时的茶叶,一亩多田摘了115公斤茶叶,收入4600元。2007年,村里号召种茶树时,她心里还在打鼓。2008年,家里种植了11亩茶园,其中乌龙茶6亩。目前,还有5亩多的乌龙茶等待采摘。就当前的形势看,一亩田下来一年收入8000元钱左右是可以保证的。徐金莲说,他们村里的崔晓丽,24日请10多个人摘了4个小时茶叶,卖了7048元,比她多得多。
70多岁的黄大爷两老摘了半天茶,叫儿子帮忙卖了1500多元,两老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活了一大把年纪,没想到原来种的茶叶竟这么值钱。
谭昌林说,公司与农户签订了协议,实行保护价收购,乌龙茶春茶鲜叶40元/公斤,夏茶10元/公斤,秋茶20元/公斤。根据这个协议,种植乌龙茶的农户,最低可以确保实现3000元/亩,茶园管理得好的农户,可以实现10000元/亩。与传统绿茶相比,种植乌龙茶的效益高出其3至5倍。发展乌龙茶,可以说是优化茶叶产品结构,提高夏秋茶鲜叶利用率,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好项目。目前,公司两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6月1日,又有两条生产线正式投产。
谭昌林表示,在今后几年里,计划每年以新增2000亩茶园的速度,发展生态有机茶园1万亩,计划2010年,全镇茶叶产量达到1000吨,茶农收入达到1500万元,公司销售收入突破3000万元,到2015年,全镇茶叶产量达到2000吨,茶农收入达到4000万元,公司销售总额突破1亿元。
据介绍,根据樟村坪镇的茶产业规划,要把樟村坪镇建设成湖北最大的“高山有机乌龙茶”示范乡镇,把“高山明珠”品牌打造成知名品牌,把湖北高山明珠生态农业公司建设成“省级龙头企业”和“国家生态农业示范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