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行政推动和共同推进是夏粮丰收的组织保障。今年夏粮能够丰收,行政推动和各部门共同推进功不可没,尤其是农业部门集中全系统力量,发挥各级政府的力量,凝聚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力量重农抓粮。在今年特殊的气候条件下,国务院出台多项政策扶持农业生产,农业部门积极推进政策落实。4月20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黑龙江主持召开了东北春耕生产座谈会,强调迅速落实国家扶持政策,坚决打好春耕生产这场硬仗。4月23日,农业部在河北召开11个小麦主产省春耕生产形势座谈会,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提出今年“三夏”要突击“抢收抢种”。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纷纷创新工作思路,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全力投入到春耕生产中。科技、农业部门认真贯彻《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抗低温抗旱保丰产的意见》要求,有力促进了强化科技服务、夺取小麦丰收。发展改革、公安、交通、石油等部门共同参与,全力保障跨区机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今后抓粮食生产的必由之路。
突出集成技术、紧紧依靠科技是夏粮丰收的关键所在。粮食生产是个系统工程,仅靠在一个方面单项突破,只抓种子不行,只抓某项技术也不行,而是要集成技术。针对上年度部分小麦主产省因整地播种质量不高,冬春小麦受持续干旱影响加重的教训,去年秋冬种前,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就调整、优化了小麦生产技术方案,在麦播中切实推进农机农艺结合,狠抓秸秆还田、精细整地、适期播种三个环节,大力开展深耕整地、旋耕镇压和播后镇压,防止土壤漏气跑墒,增强抗旱防冻能力。同时,大力推进高产创建活动,通过大力推广优良品种、高产技术、病虫防控、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生产等先进适用技术,促进了今年夏粮的均衡增产。今年全国小麦万亩示范片面积超过2000万亩,四川省65个小麦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371.9公斤,安徽85个小麦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585.7公斤,分别比上年增加3.1公斤和5.6公斤,示范片所在县单产增长5%以上。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是夏粮丰收的有力保障。我国南北差异大,生态类型多,粮食生长期长,农业极易受到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灾情不可避免。今年,针对西南地区特大旱灾,农业部先后派出6批抗旱工作组和6批专家指导组,会同地方农业部门组织万人科技服务团,深入灾区指导农民科学抗旱。由于科学抗旱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旱情最重的云南省夏粮因旱损失由前期预计的28亿斤降到23亿斤,四川、重庆还实现了大灾之年夏粮夏油双丰收。今年和这几年气候的反复无常给粮食生产敲响了警钟,我们要把应对气候变化当作重要的研究目标之一。
抓紧抢收抢打是夏粮丰收的完美收官。在今年冬小麦面积增加、成熟收获期普遍推迟、6月上中旬两次大范围降雨导致南北收获期集中的情况下,农业部门突出一个“抢”字,加大跨区机收机播作业组织力度,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播种一块。全国18个小麦生产省1190个县都开展了跨区机收作业,共投入1400多万台套农机具参加抢收抢种。日投入联合收割机数量最高达41.4万台,日收获量连续11天超过1000万亩,最高达2776万亩,都刷新了历史纪录。在今年主产区小麦大面积成熟收获推迟7天的情况下,全国麦收工作只用了24天时间,比往年缩短了4天,为夏播赢得了宝贵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