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彩釉种类的多少。
部分鉴定者说“珐琅彩”彩釉的种类要比“粉彩”丰富,其实这也是误解。珐琅彩、粉彩的釉料种类在雍正前期的确不多,但随着制作需求,造办处在原有进口基础上不断研制、创新,许多新彩釉随后产生,例如造办处的档案中记载:“雍正六年七月十二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初十日怡亲王交西洋珐琅料月白色、白色、黄色、绿色、深亮绿色、浅蓝色、松黄色、浅亮绿色、黑色,以上共九样。
旧有西洋珐琅料:月白色、黄色、绿色、深亮蓝色、浅蓝色、松黄色、深亮绿色、黑色以上共八样。
新炼珐琅料:月白色、白色、黄色、浅绿色、亮青色、蓝色、松绿色、亮绿色、黑色,共九样。
新增珐琅料:软白色、香色、淡松黄色、藕荷色、浅绿色、酱色、深葡萄色、青铜色、松黄色,以上共九样。”
该史料所提到的几种“新增珐琅料”最能说明问题。所以说,“珐琅彩釉的种类比粉彩丰富”并无道理,两者的彩釉可以混合使用,这就更无法相互对比多少了。
“珐琅彩瓷”与“粉彩瓷”的彩釉共用
造办处珐琅作记载这样一条资料:“雍正六年七月十二日,郎中海望奉怡亲王谕:将此料收在造办处做样,俟烧玻璃时照此样着宋七格到玻璃厂每样烧三百斤用,再烧珐琅片时背后俱落记号。闻得西洋人说:珐琅调色用多尔门油,尔着人到武英殿露房去査,如有,俟画‘上用',烧珐琅片时用此油。造办处収贮的料内,月白色、松花色有多少数目?尔等査明回我知道,给年希尧烧瓷用。”说明雍正六年前后景德镇御厂也使用造办处提供的珐琅釉。联系实际情况,唯有粉彩瓷制作需要,于是更加验证了珐琅彩与粉彩存在的釉料共用问题。随着雍正后期炼釉技术不断提高,共用彩釉的种类也会越来越多。
乾隆初、中期,御厂督陶官为迎合乾隆帝兴趣大量制作色地、锦上添花粉彩瓷,豪华程度甚至超过宫中珐琅彩。相比之下,乾隆帝对珐琅彩瓷的制作热情开始消退,造办处珐琅作的运营、工艺水准也在逐年下滑,使瓷胎画珐琅制作没落、消沉。在这种历史情况下,珐琅作的珐琅彩瓷与景德镇御厂的粉彩瓷在装饰风格上差距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