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从采、拣到制,三道工序都必须非常精细。只有细嫩的芽叶,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才能形成碧螺春色、香、味、形俱美的独特风格。据介绍的人说,1954年周恩来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带去的就是东山西坞村和西山梅益村(包山坞)的“分前”碧螺春,与会者饮后,都赞不绝口;1971年周恩来与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签订“上海公报”时,送给基辛格的礼物,也是洞庭碧螺春。
说话间,我们来到了厂里的品茶室,虽然房间不大,壁上却有名家书画点缀,衬上窗外的远山近水,再配有洁白如脂玉的茶杯茶盘、细瓷盖碗,幽雅异常。厂长拿了前夜制成的碧螺春来给我们品尝。观其外形,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还未曾喝就已经闻到满室生香。看到茶盘中其乖巧的模样,我忍不住自告奋勇地要冲泡给大家喝。于是洗净了手,再把玻璃茶杯洗得洁净无瑕,等水烧开,倒入杯中,稍凉,再小心翼翼地用茶则量一小撮儿,放进茶杯。只见那碧螺春投入水中后便直奔杯底,瞬时间,似白云翻滚,又似雪花飞舞,螺状的嫩芽见水而开的同时,沁人的香气愈发浓烈起来。那绿色的叶片在透明世界里曼妙地舒展,天地俱静,缓缓地展现它的袅娜。想必此即世人所谓碧螺春“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的三种奇观吧。捧上手来,细啜慢品碧螺春的花香果味,头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及至后来便有了醉的感觉,仿佛是在饮江南的一季春色。
探望碧螺春的春天已经过去很久了,写下介绍它的这些文字的时候却已是数九寒冬。天气预报说明天要下雪,于是又开始想念热腾腾的茶水。从冰箱里取出春天里珍藏的碧螺春,抓上一小撮,往注满开水的玻璃杯里一丢,杯子晶莹剔透,茶叶清香盈鼻,卷成一小团一小团的茶叶顿时上下翻滚,一片片地随着水的流动浮起又沉下,沉下又努力地浮起。等浸饱了水,那卷着的茶叶便慢慢地、慢慢地舒展开来,再缓缓地升腾、升腾,最后完全恢复成茶叶原来的样子。一缕缕的茶香随着水汽,从杯口飘逸而出,弥漫开来。此刻杯中透出如月色般沉醉的素绿,自有一份温暖。即便是这样的冬夜,也仍然让我感觉到一些春天般草长莺飞的味道,恰似那淡烟细雨的江南情怀,心中满是感动。
谁摘碧天色?点入小龙团。太湖万顷云水,渲染几经年。应是露华春晓,多少渔娘眉翠,滴向镜台边。采集筠笼去,还道黛螺奁。
龙井洁,武夷润,山鲜。瓷银碗同涤,三美一齐兼。时有惠风徐至,赢得嫩香盈抱,绿唾上衣妍。想见蓬壶境,清绕御炉烟。
——水调歌头碧螺春(清李慈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