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空出尽 郑糖将迎来旺季反弹
发布时间 2010-07-07 浏览 23098 次
/吨,涨幅为0.74%;较去年同期涨1254元/吨,涨幅33.2%。

  国际市场

  进入6月纽约原糖价格停止了连续四个月的下跌,总体呈现为小幅波动中上行的态势,均价为15.53美分/磅。最高价出现在6月30日为18.03美分/磅;最低价在6月2日为13.94美分/磅。6月国际糖均价环比上涨0.73美分/磅,涨幅为4.9%;同比涨0.17美分/磅,涨幅为1.1%。

  由于国际原糖价格持续下跌,进口糖对国内糖在价格上的优势逐步扩大,由此对国内糖价形成不小的压力,5月份国内白糖进口明显出现大幅增长。进入6月,国际糖价逐步展开反弹回升,逐步回吐出这种价格优势,这也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进口糖对国内糖的价格压力。

  6月国际食糖进口到岸完税价(珠江三角洲)为5457元/吨,环比涨371元/吨,涨幅为7.3%,比国内甘蔗糖主产区批发价高431元/吨,价差较上月扩大335元/吨。这主要是由于国际糖价的小幅上涨及白糖对原糖升水大幅上涨等因素造成的。

  进出口

  总所周知09-10榨季我国白糖产量大幅减少,因此支撑了国内坚挺的糖价,而同期国际原糖市场价格一路下挫,进口食糖的优势日益显著,中国海关总署6月21日公布糖进口数据显示,中国2010年5月份糖进口量为116525吨,大幅高于4月份糖进口量的16736吨,环比大幅增加85.63%。2010年1-5月我国进口食糖22.2万吨,同比下降65.3%;出口食糖5.3万吨,同比增长1.0倍。1-5月进口食糖占2010年进口关税配额的11.4%。2010年食糖进口配额仍为194.5万吨。

  需 求

  上半年食糖需求量的增加主要反映在终端用糖企业以及部分二级经销商采购量的增长。据了解,今年春节以前,可乐、奶业等大、中型含糖饮料生产企业的食糖采购量较往上年有所增加,据西南地区经销商统计的数据,上半年大、中型用糖企业的采购量较上年增长近20%。据当地大型经销商介绍,目前为止,大部分大型终端已经预定到了明年2月份用的糖源,较往年有所提前。中型终端的采购量也基本提前预订下一个季度的用糖量,一般终端则是一个月或当月的随用随购。

  除此之外,只有制药行业的食糖采购情况较差,主要是由于其产品销售环节的问题,受天气较凉爽影响,冲剂市场迟迟没有启动迹象。另外,中、小型终端用糖户的需求能力在下降,部分供应商库存量因此较上年减少了20%。

  此外,今年受糖价波动幅度较大以及糖价较高影响,部分中型及小型终端用糖企业不是太看好糖市,为了规避价格风险,不愿意留过多存糖在手上,一改原有的进糖模式,采取随用随买的购货模式。

  国 储

  为了保证食糖市场供应,稳定价格,2010年6月25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联合发出《2010年7月6日第六批国储糖竞卖公告》,决定于7月6日投放第六批国家储备糖,数量10万吨,竞卖底价为4000元/吨(仓库提货价)。此前,自2009年12月以来,国储糖连续投放了5次,投放量121万吨,有效的缓解了09/10榨季国内白糖供给不足的压力,对缓解国内产需矛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表现了国家调控食糖市场的决心。

  天气状况

  今年初夏,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较频繁,西南地区低温时间持续较长,进入夏季以来,华南地区骤降暴雨,形成洪涝灾害,期间食糖销售较为疲软。往年清明过后气温就逐渐炎热,今年进入6月才有所升高,食糖夏季消费季节较往年推迟了一个半月时间,造成了4、5月份食糖销量较大程度减少,但进入6月,降雨减少,气温逐步提升,受季节性因素影响,食糖消费逐步回升,现货市场成交也开始出现好转。

  结 论

  在历经了近半年的下跌之后,6月国内糖价逐步气温,长达一个月的盘整筑底过程,糖市迎来了季节性的消费旺季,此前的相关影响因素也逐渐好转,国际原糖开始反弹、进口糖价格优势不再、国内现货市场成交转好、天气逐渐升温等等这一切因素都能引发市场对后市糖价回暖的期待。

  期糖操作上,糖价已经站上压制已久的60均线,短期内糖价或许存在一定反复调整,但这正是底部建立中线多单的机会,依托20均线逐步建仓,耐心等待糖价由反弹走向反转的机会。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