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茶博览馆的墙上,可以看到这样一幅地图:“大不同”的标识几乎插进了上海的每个角落。这就是他的累累战果———78家茶叶专卖店和销售网点像78粒棋子,在上海这个大棋盘上布下了一个气势恢宏的棋局。这种规模,在上海的茶叶界,也该称得上屈指可数了。然而作为当家人的苏锦平并没有沾沾自喜:“质量是我的生命线,我从进入上海第一天起就在脑子里扎下根。”苏锦平对茶叶质量的追求近乎完美。为了让茶客四季都能喝到好茶,他的公司自备了茶库,保持新茶的好口味。每逢采茶季节,他总驱车前往采茶地,严格把关。
1998年,由于苏锦平对茶学孜孜不倦的钻研和长期经营茶叶所积累的丰富评茶经验,经考核,他获取了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颁发的“国家级评茶师”资格证书。这在上海滩寥寥无几,在全国也屈指可数,足以说明他对茶道的喜爱和功力。
苏锦平是个善于思考的人。他注意到,沪上虽已有近20家有规模、有品味的茶艺馆,6000余个茶叶网点,但沪上茶叶市场仍然没走出“大市场、小经营”、“有茶叶,无茶业”的境地,更谈不上对茶文化内涵的丰富开掘。能否让被誉作“中华第一饮品”的茶叶搭上现代流通的快车,从而为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注入现代文化、现代经营的内涵呢?
在经过茶叶专家和学者的行业论证,管理和市场专家的市场可行性分析,并由茶叶行家及资深广告人进行文化咨询后,苏锦平与金崇公司董事长谢金崇及福人公司董事长李惠明等在围绕“茶文化”核心设计、改造、经营、发展茶叶市场的思路上,做出了“建文化茶城,塑茶城文化”的决策。他们共同投资2000多万元,创办起了一座集茶叶交易、品茗、表演、展示、鉴赏、茶文化传播为一体,建筑面积达23000多平方米的“航母”级茶城——大不同天山茶城。
作为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的龙头市场,天山茶城开业数月来,已迎来了纷至沓来的各地茶叶商户,国内16个主产茶区的数千种茶叶在茶城捷足先登,中国台湾、越南等世界主要产茶国和地区的茶叶也紧随其后,交易厅出现爆棚,仅有的几间门面房登记的商家达50多家。
值得一提的是,大不同天山茶城已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指定为上海唯一一家国家茶叶专业批发市场。9月底,茶城还将迎来今年上海旅游节的一项特色活动———首届全国茶道表演大赛。
说起茶城创建的初衷,身为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省茶叶协会副会长的苏锦平依然滔滔不绝:“我在上海滩经营茶叶二十余载,深感从事茶业行当的艰辛。茶是中国的国饮,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文化素质很高的中心城市。要把茶叶这块蛋糕做大,非走大市场这条路不可;要将茶叶做赢,势必要打造文化品牌。”
不过,苏锦平的雄心远不就此而止,他计划在未来五年内,还要以“天山茶城模式”在全国克隆五至十家同样的茶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