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为示范户以后,李志海认真学习和钻研玉米高产技术,按时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活动;严格按照农业技术指导员的要求进行落实。李志海家的玉米田,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克服了今年在玉米整个生育期中前旱后涝、暴风和病虫危害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增产效果。据农技人员在玉米收获前田间测产,李志海的4亩玉米田平均每亩5800株,每棒397.8粒,千粒重按两品种常年平均300克计算,亩折实产692.2公斤,比前三年平均亩产502.1公斤增加190公斤,比辐射田亩产467.9公斤增加224.3公斤。在玉米收获脱粒后,镇农业中心组织农技人员和群众代表对李志海的玉米产量进一步核实,平均亩产695.8公斤,仍比理论产量高3.6公斤。
李志海创造了亩产692.2公斤的玉米产量记录,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是:1、选用竖叶型高产玉米品种。2、适时早播,合理密植:麦收后足墒下种,亩播种量2公斤,采取宽窄行“钉子型”栽植,平均行距50厘米,每亩留苗5800株,双株留苗。3、增施有机肥,平衡施用化肥:在玉米三叶期每亩顺垄撒施有机肥5方左右,在拔节期亩追施尿素20公斤,碳铵15公斤,氯化钾10公斤,在大口期亩追施尿素15公斤。4、综合防治病虫害。5、采取化控技术控制株高,防止倒伏。6、采取完熟收获。
在今年,尽管我镇玉米自6月份以来早已受到了多涝天气,造成了部分玉米减产。但李志海老人有一定的农业生产经验,每天都要了解天气预报情况、看看历书等;对今年这种恶劣的暴晒天气他并不可怕,他懂得了什么时候是干旱,什么时候是水灾,怎样去防治;对他来说今年他的庄稼受到水涝只是一小部分,不像其它人的那样严重;他每一年在3月上中旬都已播完了玉米种,在4月中旬已插完了水稻,并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实行了水稻“三维栽培”法,据目前到田间去看到水稻长势挺好的。对农业科学技术的钻研精神,不仅是广大科技示范户的榜样,同时也值得我们技术指导员虚心学习。他所做的工作,一是认真学习农业技术,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李志海同志虽然年过半百,身患多种老年性疾病,但他凭借自己的毅力刻苦学习科学种田技术,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活动,不懂就问,善于思考,认真听讲,做好记录。二是努力按照技术要求种好示范田。在今年玉米适播期前后,由于遇到了连续干旱天气,他带领全家抗旱抢种,确保了播种质量,他家的玉米在全村长势是最好的,不仅留苗稠,而且长势均匀,空稞少。三是积极搞好宣传,发挥示范作用,他不仅对自己选定的20个辐射户认真指导,而且对于非辐射户也进行宣传引导,在每次接受培训后,趁农村吃饭时间和晚上,对本村邻居和其他农户进行耐心传授玉米关键增产技术。在玉米追肥、病虫防治等关键管理时期,他根据技术指导员传授的技术,及时深入田间地头,帮助辐射户和其他农户解决具体技术问题。在李志海的带动下,全村在今年的玉米生产中掀起了以户带户,以户带组,以组带村的学习科学种田高潮,使该村成为名符其实的科技示范村。四是不图名,不图利,积极帮助指导员开展工作。该村土地面积大,人口多,居住分散,给入户指导带来极大的困难。
李志海老人只是一个社长,尽凭着对科技入户工作的满腔热情,主动承担了全村科技示范户上传下达的任务。在进行农业科技培训时,李志海同志经常放弃家中的农活,拖着疲惫的身体与技术指导员一起走村串户开展工作,对项目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