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群众同喝一“锅”水。为结束农民世代喝苦咸水的历史,2007年平原县实施了投资2亿多元、总库容3010万立方米、年供水7000万立方米的相家河水库建设工程。工程当年完工投入使用,可供应全县45万人吃水。3年多来,该县每年都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入为民十件实事,去年又整合财政支农资金3600万元,新建一座日处理水1.5万吨的现代化水厂,利用相家河水库的优质黄河水源,通过8.8公里的输水主管道送到水厂净化处理后,再经过村外管网和村内管网输送到千家万户。目前全县已有400个村庄20万农民喝上了和县城居民一样的自来水,实现了同城同水同价。
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通过启动“初中进城”工程,平原县已把初中教育资源全部集中到县城,原乡镇中学撤并后改建为中心小学,改变了农村学校布点多、投资散、条件差的状况。5年间,全县教育总投资达2.6亿元,分别按万人规模扩建了一中,新建了三中,改建了五中,撤并了设在农村的18处乡镇中学。县城5所城区中学承担全县初中阶段教育教学,招生能力达到400个教学班、2万名在校生。“初中进城”工程实施后,城区5所学校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学校标准,先后有4万余名农村孩子在县城完成初中学业。
城乡医疗一体化。去年初,平原县构筑完成城乡一体化医疗网络。通过推行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配置、农村乡医到县医院培训等手段,缩小了城乡医疗服务差距。如今,全县农村卫生室软硬件大幅提升,553处村卫生室升级整合为180处综合卫生室后,招考了620名乡村医生,村卫生室的“老三件(血压表、听诊器、温度计)”也得到了更新,大部分村卫生室都配备了高压消毒锅、心电图仪、简易呼吸机、洗胃机等现代化设备。眼下,县医院专家定期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坐诊,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优质服务,实现了“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县医院、康复回社区”。
城乡拆迁补偿同一个标准。3年来,平原县先后对17个城中村和12处棚户区实施拆迁,已有6000多户、2万多居民住进新居。在这个过程中,全县没发生一起因拆迁造成的群众上访事件。具体操作中,他们按照“让每个环节都公开、让每户家庭都满意”的要求,探索完善了宣传、测量、评估、拆迁、回迁、保障、信访“七位一体”的拆迁模式。今年,县里在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时,确定了“城乡拆迁安置一个标准”的政策,将县城的拆迁模式复制到城镇驻地。恩城镇是首批试点,该镇套用县城拆迁政策和程序,对3个居民小组进行搬迁,共拆迁20万平方米,新建商住楼房22万平方米,2000多户群众得到了拆迁的实惠。当地村民告诉笔者:“过去一说拆迁安置,往往指的是城市。如今,农民的房子拆迁后也和城区一样补偿。”平原县县长马善军深有感触地说:“实施合村并建,拆迁是一道绕不过去的槛儿。当许多地方在为拆迁难犯愁的时候,我们却以城乡拆迁安置一个标准,实现无震荡拆迁,在合村并建中得到群众积极响应,靠的就是用公平赢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