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与茶,在象山农村,村旁田边到处都零星分布着几丛茶树。每到茶叶采摘时节,每个家庭总要化上1—2天时间去采茶制茶,供全家整年饮用。一来出工前可以用盛器盛点茶水带到耕作田间,二来劳累了半天回家后就可饮用,此时饮茶可真是一大享受。
休闲与茶,劳作之余,饭后休闲,大都与茶相关。休闲在家,泡茶一杯,合家坐在电视机前,边看边聊边品茗,共享天伦之乐。
蔡铭智:泉州的茶文化
众所周知,泉州所产的乌龙茶中,数“安溪铁观音”最为有名,是闽南乌龙茶之冠。安溪铁观音其条索紧结,色泽乌润褐绿,冲泡时香绝味浓,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的独特风格。因其色泽褐绿,重实如铁,饮能生津,汤色金黄,浓艳清澈,叶底肥厚明亮,具绸面光泽。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醇厚甘鲜,入口回甘带蜜味,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这种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味醇香浓,相传发展于清乾隆年间,与佛教中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也有着不解之缘。
追寻历史,泉州茶文化系由唐朝开闽王王审知的部队从中原带入福建泉州,生根发芽,逐渐形成当地特色并流传传下来的,因此民间饮茶习俗中保留着很多同中原茶艺表演的相似之处。泉州人喝茶主要以乌龙茶为主,铁观音犹盛。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一直是泉州传统的生活特色。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社会的积极推动和市民的积极参与,泉州茶文化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竺济法:茶人乐趣多
茶人乐趣多,至少有五大乐趣:
清饮之乐。酒能乱性,茶可清心。于茶人来说,清饮是唾手可得的乐趣,只要有好茶好水或家居、书房独饮,或夫妻、父子对饮,或三两知己共饮,细品慢饮,乐趣无穷。
交友之乐。以茶会友是茶人的一大乐趣。旧时茶人常在茶馆品茗叙旧,如今除一些高雅的茶馆外,各种茶文化活动繁多,海内外茶友常可叙会。
赏壶之乐。品茗离不开茶具,茶具中除玻璃杯、瓷杯、盖碗等普通茶具外,最可赏玩收藏的当属紫砂壶了。古今往来制壶、藏壶、赏壶的大家,不胜枚举。
茶艺之乐。茶艺表演场上和茶馆里端庄大方的茶小姐,是茶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通晓茶文化、能背诵《茶经》的茶小姐,更是茶中仙子。她们为世人带来了美和乐趣,值得赞美和尊重。
撰文著书之乐。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最早可追溯到神农氏,几乎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同步发展。茶史丰富完整,茶人茶事都有据可考,唐代茶圣陆羽留下的《茶经》至今仍为世人所公认。这是任何植物与产品无法媲美的。
茶乐益长寿。茶人乐趣多,茶乐益长寿。除了茶叶诸多的保健功能有益于养生长寿外,茶人诸多的乐趣和倡导慎行俭德、心平气和的秉性亦有益于身心健康。
常敏毅:茶与医药保健文化
茶与医药保健的关系,可以说源远流长。早在三国时代的《广雅》一书中便记载道“荆巴间采茶作饼,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蓖器中,以汤沃复之,用葱姜拌之,其饮醒酒”。对茶叶的产地、制作、用法及功效等多有涉及。到了唐代,陆羽的《茶经》已经把茶和医药保健的经验系统及理论化了。到了现代,可以说茶的普及,几乎都和保健有关。茶的全球性的消费增长,也带动了医药科研和产品开发的新浪潮。
据报道,绿茶中的茶多酚有抗氧化作用。日本岗山大学药学部等机构根据防止细胞内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作用就可防止细胞老化的原理,以大白鼠为材料,取其肝脏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微粒体,浸入促进类脂过氧化的溶液中,然后分别注入茶多酚和维生素E,结果表明维生素E防止脂肪酸过氧化作用只有4%,而茶多酚高达74%。
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品质介于这两者之间,既有红茶的浓鲜味,又有绿茶的清芬香,所以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饮后齿间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用作用,主要突出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
喝红茶也能防癌。许多研究已证实绿茶含有抗癌成分。最新研究还发现,其实红茶的抗癌功效也不差,学者估计,每天只要一杯150毫升的茶,就有防癌保健的效果。喝红茶还能除口臭。
另据新近实验报告和临床的证实,茶叶中含防止辐射线的物质。在抗辐射线损伤方面,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人体造血机能也有显著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