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便喝茶边聆听大师高论,不觉间已过去一个小时。大师对身边一直忙着的小童说,你也喝点儿吧,都忙了半天了——
我问大师,少林禅茶讲究“禅武医茶”四味,如何得来?
大师说,少林寺现在不产茶,没有太多喝茶的习惯,我提倡搞一点禅茶。通过禅茶来树立少林寺的一种文化形象,通过喝茶了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品位。自己搞搞茶叶,进行文化交流,通过喝茶,让大家知道,喝茶也是一种修行。而历史上,少室山是可以产茶的,有关少林禅茶的记载有不少,自古相传:“欲品香茗而近少林”。相传武则天“幸嵩岳,醉于少室香茗”,差点儿误了朝政。乾隆也曾夜宿少林,“僧施茶,通宵达旦”,回宫后“三日食无味”。少林武茶即少林功夫茶,传为禅宗始祖达摩所创,“易筋洗髓经”与茶合通。少林医茶主要得之于山门碑林处银杏树,此树建寺时已有,树龄已逾1500年,得少室精气、沐浴佛光,少林医僧精选其叶特制为少林保健银杏茶。然而,不管这些传说再美丽,都还只是少林茶的一种归纳。不仅饮茶是修行,我们出家的人的衣食住行,行走坐卧都是参禅,都是一种修行。我们出家人的整个生活都是在智慧中的:吃饭你得会吃,不会吃吃不出来味道,得细嚼慢咽才能体味菜根香;喝茶也得会喝,不会喝的话,没有回味,只是解渴,会喝的话,才能喝出来文化,喝出来智慧,喝出来甘甜。
喝茶可不单独是为了解渴,会喝的人可以品尝出人生的大道呀!大师抬眼看着房门,似乎可以看穿似的,脸上泛起一片佛光……
心态的好坏决定成就的大小
提到社会上的一种说法,茶道缘于中国,兴盛于日本,而今,国人却向日本反过来学习。
大师对此说法当即表示反对。他说,中国的文化很博大,每一种东西都不是孤立的,事实上,孤立根本立不起来,必须要有多种文化在滋润着它,才能成长,才能立起来。日本人自唐朝至今每年都要来中国吸收营养。我们承认,它们在有些方面比咱们做得好,它继承了中国人传统上非常好的东西,特别是儒与佛两家。日本国民相对比较本分、敬业,不太浮躁。而咱们中国近百年运动比较多,人的心态普遍比较浮躁,心态一浮躁,什么事都做不好,因此需要喝茶,需要滋润滋润,来平静心态。不然,这样浮躁下去,老祖宗好的东西都继承不好。
中国人的根气很好,暂时的心态有点浮躁,大多数人。没有正确地认识到人生,不认识人生就无法感悟人生。没有感悟当然就不会有智慧。这是一个过程。
过去出家人当中,慧光的弟子书法家怀素,天文学家一行,心态好,没事干,所以能够静下来,能够专心坐下来。刚刚过去的这几年,经济呈现高速增长,人们安居乐业。自然有更多的人把心思投入到文化上,中国文化将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心的繁荣。
大师高论让人深感生于现世的欢乐。
临别,大师饶有兴致地拿出一把绿泥紫砂壶来,莲花状造型,典雅之至,细腻无比。大师说,这是友人所赐,出自蒋蓉大师之手。
真是“宝剑酬知己,名壶得知音”,此壶归于师父,真是找到了归宿。
大师送我至方丈室门口,说,今天真是开心,由于事务缠身,很久没有这样静下来喝茶了,真是清福。
我说,更是我的清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