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竹符调水
发布时间 2010-08-12 浏览 22593 次
门,只求清茶一杯的乐趣。

  文徵明毕业嗜茶,绘有名画《惠山茶会图》(作于正德十三年,即1518年)和《茶具十咏图》(作于嘉靖十三年,即1534年),并有一百五十多首茶诗。

  为了躲避宁王之流的干扰,他常常沉湎于茶中,以致于有些"入魔"。譬如,他对水的要求非常之高,常派人进山汲取宝云泉来烹茶,但他又怕挑夫为图路途近便,随便汲取其他水源来交差,于是他就以"竹符"(一种竹制的筹码)为信物交给泉边寺中的僧人,待挑夫来汲泉时,将竹符随水一起带回。这就是所谓的"竹符调水",相传为宋代苏轼所创。

  文徵明在《煎茶》诗中就写道:"竹符调水沙泉活,瓦鼎燃松翠鬣香。"有一次,宜兴之友吴大本送来一种叫"阳羡月"的新茶,文徵明喜不自禁,即称要"松根自汲山泉煮,一洗诗肠万斛泥"。他本来打算竹符调水,不料连日大雪,山路难通。正在他为好茶难觅好水而烦恼时,另一位友好郑太吉雪里送炭,为他送来号称"天下第二泉"的惠山泉。这下让文徵明兴奋不已,诗思泉涌,写下了《雪夜郑太吉送惠山泉》一诗:"有客遥分第二泉,分明身在惠山前。两年不挹松风面,百里初回雪夜船。青箬小壶冰共裹,寒灯薪茗月同煎……"是夜,他即以名泉烹新茶。品味之余,他又写下了《是夜酌泉试宜兴吴大本所寄茶》:"醉思雪乳不能眠,活火沙瓶夜自煎。白绢旋开阳羡月,竹符新调惠山泉……"文徵明嗜茶入魔可见一斑。

  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但很快即被平定,朱宸濠自己也被处死。而文徵明清茗为友,品娱永日又四十年,谢世之时享年九十。茶禅一味,心领神会。百般机锋,清清一杯。弱水三千,只取茶水。请吃茶去,普天同惠。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