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新农村:要进度,更要“温度”
发布时间 2010-10-03 浏览 23247 次
爬上架了,香瓜收获了,萝卜长起来了。标准化猪舍也初具规模,年出栏生猪8000头。

  沼气池在哪呢?

  地基也打好了,再上一批猪舍,再上一批大棚,一切都运转起来了。

  “又没赶上趟!”副镇长不好意思地说,为什么发展得慢?规划做好了,这片地还要扩大养殖小区,可是,有几户农民愣是不想干。串点儿地,非常难。要挨家调整地块,还要说服人家调整生产结构,强推不行,否则,亏了谁负责?因此,只能是“做给农民看,帮着农民算,指导农民干,鼓励农民赚”。

  现在见到效益了,一个大棚1。8亩,一年收入1.5万元。一茬瓜,亩收入6000元。猪价也缓过劲儿了。发展猪―沼―果,生产有机农产品,既节约成本,又能卖上好价钱。

  前景这么好,那几户农民找上门来了:“抓紧给俺们整小区吧!”这回是农民急着赶进度,园区马上全面开花。那位副镇长说的实在:早半年把项目搞成了,领导看着高兴;晚半年搞成了,领导看着一样高兴。否则,制造一堆矛盾,农民不高兴,领导也不高兴。

  表面上看,那两个示范点进度慢了;但从长远看,是有质量的进度、有深度的进度,避免工作“翻烧饼”,避免农业发展的大起大落,反而加快了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不难,关键是领导干部的心态要摆正――切规划、工程、战略,目的是改善民生。农民认可的事儿,抓紧做;农民不认可的事儿,不急着做。否则,“剃头挑子一头热”,干部赶进度,农民没“温度”,工作没深度,各方面工作不能形成合力,不能转化为农民发展生产的内在动力,力度越大,副作用往往越大。

  最近,就有一些地方,工作赶进度,强力推进土地流转,强力推进结构调整,强力推进村庄合并。结果怎样呢?一腔豪情壮志,换来民怨沸腾。一些领导干部可能也很委屈。可是他们的工作方法确实不对头,没有深度的进度,不算真正的执行力;没有兼顾的突进,不算真正的创新力。

  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抢抓机遇,只争朝夕;农村社会进步,需要一砖一瓦,循序渐进,是个长期过程。农村工作,难点在基层,功夫在基层,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倾情、倾听、倾心、倾力。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