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追月 植物航天育种服务现代农业
发布时间 2010-10-03 浏览 25683 次
下,该校不少学生都对这些尖端的学科很感兴趣。例如2010年高考,该校录取人数分别为北航7人、哈工大4人、南航2人。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跟风”的情况依旧存在。刚从广东某高校毕业不久的小黄是一个天文爱好者,据其观察,往日里身边的同学对天文并不关注,平时探讨天文知识、组织天文活动的人总是熟悉的那么一圈人。只有当中国在航天领域有重大突破的时候,同学们才会想起身边的天文爱好者们,而此时他们往日被“漠视”的特长也才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

  虽然广东航天科普教育的基础是好的,但怎么利用现有的良好资源,仍是日常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既然有天文台的学校有50多家,那我们就必须利用好,不能让天文台空置。”罗桂生说,但目前的情况不容乐观,据其了解很多天文台仍处于空置阶段。

  采访中,多名天文专家呼吁,虽然资源浪费的情况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既有学习压力的影响,又有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但既然花了几十万建造天文台,就应该让它变成一个真正能够宣传航天航空知识的平台。

  基础

  航天科普从娃娃抓起

  虽然处于高端的航天产业不落后,但很多人仍认为“老广”过于务实,对高高在上的航天知识、航天事业越来越冷淡,比如国内发行量最大的科普连环画杂志《奥秘》在广东街头报亭几乎难见踪影;大城市内的科学城、科学中心设备先进,但日常参观者稀落;在一些大学社团生活中,“天文组”的人数比航模、电影、历史等热门组别的要少一大截。

  这是否与广东没有航天发射基地或科研基地有关?

  “虽然老广身边没有卫星发射场,甚至没有航天的测控、附件制作基地,但广东的天文科普工作做得很有特色,底子不错,这意味着广东未来的航天科研大有可为。”省天文学会航天专业委员会主任罗桂生说,航天事业的发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航天其实是物理学、化学等基础学科的深化应用。航天事业的发展,除了需要考虑到各个地区的部分客观因素外,更需要航天知识、天文学知识的普及和推广,特别是从娃娃抓起。

  在9月22日结束的“第四届国际天体物理与天文奥林匹克竞赛(IOAA)”中,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3位代表国家队的同学,从23个国家12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全部获得银奖。

  “要保持航天业有步骤、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人才的持续培养,在这点上广东的基础很好。”罗桂生说,全省内拥有天文台的学校就有50多家,而天文学会的会员初具规模,天文台鼓励会员和指导大学生开展航天科研,并通过师资力量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的航天科普知识的推广,“这些都是航天人才培养的一个基本思路。”

  而笔者也从全省的各大高校了解到,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在内的多家广东高校,都有与天文和航天有关的学生社团。很多大学生都对太空有好奇心,只要有所激发就好。

  记者手记

  广东航天产业未来大有作为

  “点火”!这样的声音在中国航天史上已经不是第一次发出,但每一声“点火”背后,都矗立着一块里程碑。中国航天就是在这样的“点火”声中,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让国人为之激动。

  昨日,伴随着“嫦娥二号”的发射升空,远在千里之外的广东人纷纷为之欢呼喝彩。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广东首支民间探月团在现场感受了这令人振奋的历史时刻,团内最小的航天爱好者才13岁。

  在广东这样一方经济高速发展的热土,在多数人过着吃快餐的生活,忙着赚快钱的日子时,仍有一些人在默默地奉献,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为了广东的航天事业。

  曾有一位省科技厅的工作人员向笔者透露,其实中国航天的部分研究成果是出自广东企业的,但由于保密的原因,不便对外宣传。尽管他们的付出不为人所熟悉,但他们的成就却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广东人的心。

  在采访中笔者发现,虽然专业并不热门,但广东每年都有一批眷恋太空魅力的莘莘学子,积极地报考以航天领域为重点学科的高等学府。

  虽然广东没有航天发射基地,但并不意味着毫无作为。例如航天研究中人才的输送,生产生活中航天科技的运用,这些都是航天产业里的“广东身影”。“特别是广东娃娃的脸孔,让人印象深刻。”在笔者采访中,很多专家都表示了同样的观点,“未来广东的航天产业,大有作为”。

  现场

  百名“老广”见证嫦娥二号升空

  13岁小朋友想当宇航员

  “10、9、8、7……”随着嫦娥二号点火腾空,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青岗坝平台爆发出阵阵欢呼,现场红旗舞动,百人齐举杯痛饮庆祝。由110人组成的广东民间探月团不仅在全国各地观礼团中规模最为庞大,也是国内唯一一支民间探月团。

  当天下午3时,广东民间探月团开赴发射基地,除现场参观“待字闺中”尚未拆卸活动架的嫦娥二号发射塔架外,一众团友过足了拍嫦娥、看火箭、竞猜火箭部位和功用的瘾。据介绍,此次担任嫦娥二号发射的是当地的2号发射塔。昨晚6时,之前“雪藏”在塔架中的嫦娥二号终于露出神秘的面容,当地偶尔飘起零星小雨,有团友在担忧火箭卫星发射的同时,却仍不减探月激情。

  “中国加油!嫦娥加油!”在距发射现场约3公里左右的青岗坝平台上,尽管条件简陋,广东探月团仍架出相机、打出横幅,舞动小国旗,一次次喊出嘹亮的口号。

  下午6时45分,随着发射时间的临近,原本较为平寂的平台上等候的人群开始变得骚动。“冒烟了……快了快了……”人们互相大声交流张望着,相机、手机开始齐齐上阵;晚上近7时,在参观台附近一带半山腰激昂的倒数声中,巨大的轰鸣声从远方震天响起,一串白红色火球衬托的火箭划破天空,冲天而起!广东探月团占据的大草坪也开始沸腾,百人齐开瓶举杯,为嫦娥二号庆祝,现场除团友觥筹交错外,不少外地参观团也自动加入到了这场狂欢。

  据悉,本次广东民间探月团的成员中,年纪最大的60多岁,小的只有13岁,是来自华南理工大学附中的王梓雄小朋友。他兴奋地说:“这太壮观了、太美妙了、祖国太强大了!我梦想当一名宇航员!”唐梦

1  2  3  4  5  6  7  8  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