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 除北方茶区外其他茶区集中连片的茶园可适当种植遮荫树,遮光率控制在20%~30%左右。
4.5.3 对缺丛断行严重、覆盖度低于50%的茶园,通过补植缺株、合理剪、采、养等措施提高茶园覆盖度。
4.5.4 对土壤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应退茶还林还草。
4.6 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记载生产过程中如农药、肥料的使用情况及其他栽培管理措施。
5、茶树种植
5.1 茶园开垦
5.1.1 茶园开垦应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
5.1.2 平地和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在15°以上时,建筑内倾等高梯级园地。
5.1.3 开垦深度在50 cm以上,在此深度内有明显障碍层(如硬塥层、网纹层或犁底层)的土壤应破除障碍层。
5.2 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
5.3 采用单条或双条栽方式种植。种植前施足底肥,以有机肥和矿物源肥料为主,底肥深度在30cm~40cm。种植茶苗根颈离土表距离3cm左右,根系离底肥10cm以上。
6、土壤管理和施肥
6.1 土壤管理
6.1.1 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要求每2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6.1.2 采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杂草、修剪枝叶和作物秸杆等覆盖材料应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的污染。
6.1.3 采用合理耕作、施用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应考虑当地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
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
6.1.4 幼龄或台刈改造茶园,宜间作豆科绿肥,培肥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
6.1.5 土壤pH值低于4.0的茶园,宜施用白云石粉、石灰等物质调节土壤pH值至4.5~5.5范围。土壤pH值高于6.0的茶园应多选用生理酸性肥料调节土壤pH值至适宜的范围。
6.1.6 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茶园宜节水灌溉。灌溉用水符合NY/T 5020的要求。
6.2 施肥
6.2.1 根据土壤理化性质、茶树长势、预计产量、制茶类型和气候等条件,确定合理的肥料种类,、数量和施肥时间,实施茶园平衡施肥,防止茶园缺肥和过量施肥。
6.2.2 宜多施有机肥料,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应配合使用,避免单纯使用化学肥料和矿物源肥料,允许使用的肥料见附录A。宜施用茶树专用肥。
6.2.3 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施用前应经无害化处理,有机肥料中污染物质含量应符合
项 目